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考试大纲

2008年北京《摄影构图》考试大纲

时间:2016-05-06 来源: 责任编辑:txj

  
  (四)近景
  
  近景景别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人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只包括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
  
  (五)特写
  
  特写画面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为标准来衡量,一般指人的肩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事物的细部,避其外部轮廓线,深入其内部。运用长焦距镜头或运用短焦距镜头靠近拍摄,都可获得特写画面。
  
三、考核知识点
  
  (一)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的特点。
  
  (二)平角度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仰角度、俯角度、顶角度拍摄的特点。
  
  (四)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定义、作用及处理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拍摄方向
  
  1.识记:决定拍摄角度的三要素;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的特点。
  
  2.领会: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各自的局限性。
  
  3.应用:结合拍摄主题,选择适当的角度,扬长避短,进行画面创作。
  
  (二)拍摄高度
  
  1.识记: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顶角度拍摄的特点。
  
  2.领会: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顶角度拍摄各自的局限性;平角度拍摄的客观性;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的主观性。
  
  3.应用:运用不同高度的拍摄角度,表现不同的对象,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形成有效的画面语言。
  
  (三)拍摄距离
  
  1.识记: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定义、作用及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领会:远景、特写的主观性,“两极镜头”的心理意义。
  
  3.运用:运用不同画面景别,准确表现拍摄对象,表现画面主题,形成镜头句式及影片节奏。
 

第四章 画面造型任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线性透视、空气透视规律,了解影响立体感、质感表现的因素,熟练掌握表现画面空间感、立体感、质感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线性透视、空气透视规律

      (一)线性透视规律
  
  1.景物距离拍摄点远近不同则其影像大小不同,距离拍摄点近的物体影像大,越近则越大;距离拍摄点远的物体影像小,越远则越小。
  
  2.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形成一点消失在天际中。
  
  (二)影响线性透视的因素
  
  1.拍摄方向影响到画面的线性透视,影响着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深度。
  
  2.拍摄高度也影响着画面线性透视的状况,拍摄高度是展示线性透视的起码条件。
  
  3.拍摄距离影响着画面的线性透视,拍摄点和景物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是造成线条收缩或急或缓的基本原因。
  
  (三)加强画面线性透视的方法
  
  1.镜头焦距对画面线性透视有明显影响。
  
  2.利用俯仰角度拍摄,有利于强化画面的线性透视。
  
  3.近距离拍摄有利于强化画面的线性透视。
  
  (四)空气透视规律
  
  1.物体的影调随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而变化,近的物体影调暗而深,远的物体的影调淡而浅,越远越浅,直至完全消失。
  
  2.物体的色彩随着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近处的色饱和度较高,明度高,远处的物体色彩饱和度差,而且趋于冷色。
  
  3.物体的明暗反差也有变化,近处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强,较明显,距离远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弱,越远越弱。
  
  4.物体的清晰度随远近距离不同而不同,近处的物体清晰度较高,远处的物体清晰度较差,显得模糊。
  
  (五)影响空气透视的因素
  
  1.空气中的介质会影响空气透视。
  
  2.光线方向也会影响到空气透视状况。
  
  3.前景是强调线性透视、空气透视的重要因素。
  
  4.多层景物能够使空间透视明显化,并富有节奏美感和韵味。
  
  5.控制景深,选择焦点,造成物体的虚实对比,也是表现空气透视的重要方法。
  
  6.有效地利用滤镜,可以增强或减弱空气透视效果。
  
第二节 立体感
  
  影响画面立体感的因素
  
  1.拍摄角度影响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2.光线也影响着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3.被摄体的背景状况也影响着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第三节 质感
  
  (一)物体的不同表面结构
  
  一般可以分成四大类,即粗糙表面结构、光滑表面结构、透明的物体、镜面的物体。
  
  (二)表现不同表面结构物体画面质感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线性透视规律;影响线性透视的因素;加强画面线性透视的方法。
  
  (二)空气透视规律;影响空气透视的因素;加强画面空气透视效果的方法。
  
  (三)物体的不同表面结构;表现不同表面结构物体画面质感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空间感(透视感)
  
  1.识记:线性透视规律;空气透视规律。

上一篇:2008年北京《电视艺术片创作》考试大纲 下一篇:北京《非线性编辑》考试大纲

培训项目

今日焦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