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考试大纲
2012年天津自考“现代西方经济学”复习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西方经济学 课程代码:3262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自考本科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更好地参与经济、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全面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西方经济学,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某些正确看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数学基础为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学习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本课程又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经济学说史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会成本等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及常识,了解什么是经济学,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经济学的含义和基本问题(重点)
识记:经济学的含义
理解:机会成本的含义,经济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应用:生产可能性边界
(二)经济学的划分(重点)
识记: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的区别
(三)经济学方法(次重点)
识记:实证分析的含义,规范分析的含义,一般均衡分析的含义,局部均衡分析的含义,静态分析的含义,比较静态分析的含义,动态分析的含义
理解:区分实证和规范的意义
应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
(四)假设与模型(一般)
识记:“经济人”假设的含义
理解:变量和常量的区别,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区别
应用:存量和流量的关系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对需求和供给理论进行介绍,要求学生在学习后知道市场是如何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的,掌握价格机制的作用原理。对影响资源配置的其他因素有所了解,知道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需求及其决定因素(重点)
识记:需求的含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含义
理解:需求同需要的区别,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应用:需求法则的内容及原因
(二)供给及其决定因素(重点)
识记:供给的含义
理解: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的联系,供给的基本决定因素
应用:供给法则的内容及其原因,供给曲线的移动
(三)均衡价格的决定
识记:均衡的含义,市场出清的含义
理解: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如何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市场供求规律的内容及含义
应用:利用供求函数求均衡点,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两种情况下供求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
(四)弹性理论(次重点)
识记:价格弹性、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的含义,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理解: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生产者收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收入弹性系数值与商品属性的关系
应用:计算弹性的具体方法——点弹性法和弧弹性法,需求曲线上各点弹性的计算及几何说明,利用交叉价格弹性判断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用弹性解释“谷贱伤农”的经济学意义,用弹性解释OPEC以提高石油价格来增加收入这一策略的可行性
(五)政府的角色(一般)
识记:经济效率的含义,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的含义
理解: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的含义及几何描述
应用:税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税收带来的福利损失
第三章 需求曲线的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讲解需求曲线是如何决定的。要求学生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理解各种情况下消费者均衡是如何达到和变动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消费者偏好(重点)
识记:偏好的含义
理解:偏好的三个基本假设
(二)边际效用分析(重点)
识记: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的含义
理解: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及函数表达式,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条件
应用:利用基数效用论推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以基数效用分析为基础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重点)
识记:序数效用的含义以及与基数效用的区别,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的几何描述及其特性,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完全替代和完全互补,预算线的含义及其几何描述,预算线的移动
应用: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的条件,利用序数效用论推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四)消费者选择(次重点)
识记:恩格尔曲线的含义,吉芬商品的含义及其必备条件
理解:价格——消费线的含义及其几何推导过程,收入——消费线的含义及其几何推导过程
应用: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其几何分析,劣等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其几何分析,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其几何分析
(五)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者选择(一般)
理解:风险偏好的三种类型及分别的效用曲线,避免风险的三种常见策略:多样化、购买保险和获取更多的信息
第四章 供给曲线的背后: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供给曲线和生产者行为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后对生产者的行为决策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各种成本的概念,明白生产者是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厂商与生产函数(重点)
识记:厂商的含义,生产函数的含义,技术系数的含义
理解:企业的四种组织形式,生产函数的含义及划分,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的经济学含义
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二)短期生产函数(重点)
识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其原因
应用:生产三阶段的划分及生产的均衡区
(三)长期生产函数(重点)
识记:等产量曲线的含义,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及其公式,等成本曲线的含义,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含义,扩展线的含义,规模报酬的含义
理解:等产量曲线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原因,等成本曲线的移动,等斜线的含义及其几何描述
应用:等成本曲线的移动,扩展线的三种情况及其几何描述,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及数学公式表示和几何表示,三种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
(四)成本概念(重点)
识记:生产成本的含义,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含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含义,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含义,沉没成本的含义
应用: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短期成本(重点)
识记: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的含义,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的含义
理解:各种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短期边际成本的含义及其推导
应用:由总固定成本几何推导平均固定成本,由总变动成本几何推导平均变动成本,由总成本几何推导平均总成本,用数学方法证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六)长期成本(重点)
识记:长期总成本的含义,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含义,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之间的含义,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之间的含义
理解: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区别以及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学习效应的含义及其几何描述(学习曲线),学习效应同规模经济的比较,范围经济的几何描述及公式
应用:由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成本曲线,由扩展线推导长期总成本线,由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七)企业收益与利润最大化(次重点)
理解: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含义及不同情况下的图形,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应用: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第五章 市场结构和市场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介绍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之后,本章研究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市场结构和市场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市场具体是怎样合理配置资源并达到均衡,知道四种市场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完全竞争(重点)
识记:完全竞争市场至少要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含义,利润的含义,消费者剩余及生产者剩余的几何表示
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三者之间的关系,竞争性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竞争性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应用:利润最大化的实现过程,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指标
(二)完全垄断(重点)
识记:完全垄断的含义,价格歧视的含义,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的含义,垄断的积极因素
理解:完全垄断的特征,产生完全垄断的不同原因,完全垄断企业的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国家对垄断的限制政策
应用:完全垄断企业的均衡条件,完全垄断的福利损失
(三)垄断竞争(次重点)
识记:垄断竞争的含义,产品差异性的含义,
理解:垄断竞争型市场的特点,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观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市场的客观需求曲线
应用: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四)寡头垄断(次重点)
识记:寡头垄断的含义,价格领先制的含义,纳什均衡的含义,卡特尔的含义
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价格领先制的三种具体情况,古诺均衡的实现过程
应用:囚徒困境的具体表述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讨论一种特殊的产品即生产要素,要求学生在学习后对劳动力市场理论有所了解,知道个人的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力的需求(重点)
识记: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
理解: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二)产品市场结构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重点)
理解:产品市场垄断的情况下VMP和MRP的区别,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
应用:劳动力的市场需求
(三)劳动力的供给(重点)
识记: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中的边际成本线
理解:影响劳动供给的市场因素
应用:个人时间配置的最优选择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及收入决定(次重点)
理解: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
应用:产品市场为垄断而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下的均衡决定,产品市场为完全垄断且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垄断下的均衡决定
(五)土地与资本等其他要素(一般)
识记:土地的短期供给曲线,土地的长期供给曲线,级差地租的含义
理解:市场对资本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资本供给的因素
第七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把分析扩展到一般均衡的方法,并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介绍。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对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有一定初步的了解,知道福利经济学中对效率的定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一般均衡理论(次重点)
识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假定,埃奇沃思盒状图的构造
理解:契约线的含义,生产和消费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整个经济一般均衡的全部含义
(二)福利经济学(次重点)
识记:个人福利、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的含义,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福利经济学的含义
理解:帕累托标准的含义,帕累托改进的含义,福利学第一定理的含义,福利学第二定理的含义
第八章 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本章介绍市场失灵的一些表现及其原因。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对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外部性(重点)
识记: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的分类,私人成本的含义,交易费用的含义,科斯定理的含义
理解:边际私人成本(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收益)的关系
应用:存在外部性的条件下,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边际条件,用图描述负的外部性和经济的无效率,用图描述正的外部性和经济的无效率
(二)公共物品(次重点)
识记:公共物品的含义
理解: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含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差别
应用:市场无法有效率的提供公共物品的原因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数据和变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从本章开始对宏观经济学进行研究,本章介绍一些表示宏观经济状况的经济指标,要求学生在学习后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等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GDP有关概念(重点)
识记:GDP的含义,GNP的含义
理解:如何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流量和存量的含义
(二)GDP与国民收入(重点)
识记:国民收入NI的含义,购买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四类支出,最终产品市场出清的基本条件,国内生产净值NDP的含义,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含义,净税收的含义
理解:GDP和NI的关系,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差别,GDP中包含折旧而NI中却不包含折旧的原因,GDP中包含间接税而NI中却不包含间接税的原因,个人收入PI和NI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DI和NI的关系
应用:不是购买性质的转移支付不会形成对GDP需求支出的原因,核算GDP的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的计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的循环与构成(次重点)
理解: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条件
应用:两部门两市场条件下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关系,两部门三市场条件下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关系,三部门情况下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关系,完整的国民收入循环模型中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关系
(四)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一般)
识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及其计算,GDP平减指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含义及其计算,生产价格指数PPI的含义,基础利率的含义,贴现率的含义,银行拆借利率的含义
理解:CPI和GDP平减指数的异同,名义利息率与实际利息率的关系
第十章 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决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经济增长的三个模型,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学会推导和计算与之相关的各种乘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产与经济增长(重点)
识记:经济增长率的含义
理解:经济增长率的重要意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二)经济增长理论(重点)
识记: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前提假设,保证增长率的含义,自然增长率的含义,规模报酬不变的含义,
理解:实际增长率的含义及推导,实现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的条件,实际增长率、保证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的条件及特征
应用: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储蓄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稳定状态的影响,人口增长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稳定状态的影响
(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重点)
识记:均衡产出的含义,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自主消费和引致消费的含义,乘数的含义
理解:产出、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投资决策的决定因素,
应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内容,线性消费函数和线性储蓄函数的方程,投资函数的方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方程,总支出增加影响总产出与总收入的过程,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乘数及其推导
(四)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次重点)
识记:政府税收的分类,预算的含义,加速原理
理解:政府采购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税收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所得税和失业救济金作为宏观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关系,政府采购乘数、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比较,税率与税收的关系,两部门模型、三部门模型和四部门模型中的乘数的比较
应用:政府采购乘数及其推导,转移支付乘数及其推导,税收乘数及其推导,政府采购变动对预算的影响,所得税变动对预算的影响,平衡预算乘数的推导,进口函数的方程,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方程,失业状态下的调控方法,通过膨胀状态下的调控方法
第十一章 货币市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研究货币市场的供求规律。要求学生在学习后了解研究货币需求的各种理论,知道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关系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货币的概念(重点)
识记:货币的三种职能的不同含义
理解:四个层次的货币的不同含义及其表达式
(二)古典的货币需求(重点)
应用:费雪交易方程式的表达式及其内容,剑桥方程式的表达式及其内容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重点)
识记: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的不同含义
理解:“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的含义,货币总需求与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关系
应用: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实际收入的函数关系式,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函数关系式,债券的市场价格计算公式,货币总需求的函数表达式及其内容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次重点)
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表达式及其内容
(五)货币供给(次重点)
识记:中央银行的三种职能,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含义,法定准备金的含义,法定准备金率的含义,超额准备金的含义,超额准备金率的含义,存款创造机制的含义,基础货币的含义
理解:银行存款创造的具体过程,银行超额准备金和现金露出对存款创造过程的影响,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六)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均衡利率(次重点)
识记:均衡利率的含义
理解: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货币供给量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实际收入水平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应用:利率调节货币市场至均衡状态的过程
第十二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之前介绍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研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两个市场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的情况。掌握经典的IS—LM模型,用该模型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产品市场与IS曲线(重点)
理解:引入投资函数的总需求函数的表达式及其内容,产品市场的失衡与自动调节
应用:IS曲线的几何及代数推导过程,IS曲线的斜率的经济意义,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及其影响过程,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式
(二)货币市场与LM曲线(重点)
理解:货币市场的失衡与自动调节
应用:LM曲线的几何及代数推导过程,LM曲线的斜率的经济意义,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及其影响过程,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式
(三)双重市场的均衡:IS—LM模型(次重点)
识记:IS—LM模型的含义
理解:IS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IS曲线与LM曲线同时移动对均衡的影响,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失衡与调节
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研究拓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要求学生在学习后了解一些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开放的经济下的市场均衡和宏观经济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国际收支和汇率(重点)
识记:贸易顺差的定义,国外净投资的定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内容和作用,名义汇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理解: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实际汇率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平价
应用:利率平价实现的机理,利率平价理论中的国内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重点)
识记: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内容,资本的完全流动性的定义,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各自的定义
理解:影响进口的决定性因素,影响出口的决定性因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NI—AE曲线,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投资和储蓄的关系,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资本完全流动下的BP曲线,资本不完全流动状态下的BP曲线
(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次重点)
识记:固定汇率制的定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浮动汇率制度的内容,管理汇率制度的内容,
应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假设下的财政政策的影响,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不完全流动假设下的财政政策的影响,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假设下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假设下的财政政策的影响,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假设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不完全流动假设下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十四章 经济周期与波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研究短期的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要求学生在学习后掌握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能够应用该模型对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进行研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总需求曲线(重点)
识记:真实余额效应的含义,利率效应的含义,汇率效应的含义
理解:总需求曲线的几何推导,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
应用:价格水平既定时,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等因素对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重点)
识记:名义变量、实际变量的含义,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的含义
理解:资本、劳动、生产技术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变动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重点)
识记:货币幻觉的含义,菜单成本的含义
理解: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个主要因素,粘性工资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短期总供给的核心因素
(四)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与经济波动(次重点)
识记:滞涨的含义
理解: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变化对价格和产出的影响,短期总供给和总需求变化对价格和产出的影响,长期内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价格和产出的影响,短期内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价格和产出的影响
应用:如何通过调整总需求达到平衡,如何通过调整总供给达到平衡
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研究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工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这两个政策的内容和作用原理,学会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货币政策(重点)
识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及其分类,贴现率的含义,时滞的含义及其分类
理解: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特点,流动性陷阱的特点,货币政策时滞对货币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
应用:法定准备金率的含义及其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利率变动对总需求产生的影响,货币供给变动对总需求产生的影响,长期总供给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对价格和产出的影响,短期总供给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对价格和产出的影响
(二)财政政策(重点)
识记: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其分类,政府购买及转移支付的含义,投资补贴的含义,自动稳定器的含义,挤出效应的含义,政府预算平衡、赤字和盈余的含义
理解: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税制、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作为自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赤字产生的原因
应用: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乘数的推导,长期条件下财政政策对价格和产出的影响,短期条件下财政政策对价格和产出的影响,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及其具体实践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和实践(次重点)
识记: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的含义,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含义
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四种搭配及其使用的宏观经济形势
应用:利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利用IS—LM模型解释“挤出效应”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讨论决定总供给的两个因素:通货膨胀和就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两方面的基本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失业(次重点)
识记:失业的定义以及如何衡量失业,周期性失业的含义,自然失业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次重点)
识记:通货膨胀的含义,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含义
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几方面影响,通货膨胀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如何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如何形成
(三)菲利普斯曲线(一般)
应用: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段文斌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参考教材:《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及习题》 段文斌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之间的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艰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8学分,建议总课时144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导 论 4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6
第三章 需求曲线的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 10
第四章 供给曲线的背后:生产者行为理论 10
第五章 市场结构和市场理论 8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6
第七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4
第八章 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4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数据和变量 8
第十章 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决定 8
第十一章 货币市场 10
第十二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 10
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8
第十四章 经济周期与波动 6
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8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4
合 计 144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 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计算、简答、论述等。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实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 )
A.商品A的价格更低
B.商品A紧俏
C.商品A有多种用途
D.对该消费者而言,商品A的效用更大
2、假定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
1、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
A.AC=AR
B.总亏损=FC
C.AVC=P
D.MR=MC
E.TC=TR
2、从供给方面分析,国民收入分为( )
A.消费
B.储蓄
C.投资
D.劳务支出
E.交易
(三)计算题
1、某产品准备降价扩大销路,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在1.5~2之间。试问到产品降价10%时,销售量能增加多少?
2、假定厂商的生产函数是 , ,其中L是每天的劳动投入,Q是每天的产出。如果竞争性市场上以10美元售出:(1)推导出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2)当工资率为每天30美元时,厂商将雇用多少工人?
(四)简答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2、完全竞争市场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2、什么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