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考试大纲
2012年天津自考“无机化学(二)”复习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二) 课程代码:2297、4989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自考本科特点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无机化学(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化工、轻工、材料、纺织、环保、冶金、地质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是培养上述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继化学课及专业课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置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主要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解决一般无机化学的问题,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和自学无机化学,阅读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无机化学(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课,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化学工程及工艺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继化学及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化学中的计量关系、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状态函数、标准态、反应焓变等概念,重点掌握热化学方程式和由物质的△fHθ m计算△r Hθ m。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重点)
识记:体系、环境、状态函数、热、功、焓、焓变、热力学能、△fHθ m的概念
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量守恒定律、黑斯定律的内容
应用:△fHθ m计算△r Hθ m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活化能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掌握平衡常数和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等概念,重点计算∆rGm,并利用∆rGm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并会用平衡常数进行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的有关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次重点)
识记: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质量作用定律和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表达式,催化剂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并用以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化学平衡及其移动(重点)
应用: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用K°进行有关计算
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及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三)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重点)
理解:标准态下的△rSθ m、△rHθ m、△rGθ m的意义及计算
应用:∆rGm判断反应方向和限度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阿仑尼乌斯(Arrhenius SA)电离理论、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和沉淀反应、沉淀转化、分步沉淀、水解平衡的概念,掌握一元弱酸(碱)、缓冲溶液、盐溶液中pH值的计算,掌握溶度积规则、氢氧化物沉淀、R沉淀完全时溶液pH值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重点)
理解: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概念
应用:一元弱酸、一元弱碱、二元弱酸解离平衡的基本计算(包括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二)沉淀溶解平衡(重点)
识记:分步沉淀、沉淀转化、沉淀溶解的概念
应用:溶度积规则、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换算,同离子效应的计算
应用:计算氢氧化物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值的控制
(三)水解平衡(次重点)
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影响水解的因素
应用: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氧化数等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电池概念、元素电极电势图等。掌握两种配平方法、能斯特方程式、电极电势的应用,Kθ与Eθ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方程式的配平(重点)
应用:离子—电子法,氧化值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二)电极电势(次重点)
识记:原电池的概念,会写原电池反应,电极反应
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及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应用:电极电势的应用①判断.原电池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电动势;②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③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④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三)元素电势图(次重点)
理解:元素电势图的意义
应用:判断歧化反应,未知电极电势的计算
第五章 原子、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原子结构的理论,各种化学键类型及特点,分子间力,氢键,理解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等基本概念,σ和π键的特点,杂化轨道理论,掌握4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正确表示电子分布式、价层电子构型,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掌握键的极性、分子极性判断标准,分子向力、氢键对物性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近代原子结构的理论(一般)
识记: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的概念
识记: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理解:4个量子数的意义,并能用4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重点)
应用:根据电子分布规律及近似能级图写出元素原于的电子分布式,并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元素性质(重点)
识记: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概念及变化规律
(四)化学键的类型及特点(一般)
识记: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特点、类型
(五)共价键理论
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掌握杂化类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的关系( SP、SP2、SP3及不等性SP3)
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知识
(六)分子间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次重点)
应用:分子极性,分子间力,氢键的概念及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第六章 固体结构与性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晶体特征,晶格能对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影响,金属键的形成和特征,理解离子极化的概念。掌握四种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离子极化的应用、电子的电子构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四种类型晶体(重点)
识记:晶格能的概念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应用:四种不同类型晶体(离子晶体、原于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物性的关系
(二)离子极化(次重点)
理解:熟悉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对键型、溶解度的影响.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配合物价键理论,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命名,熟练掌握Ko f的意义及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螯合物的概念、特征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配合物的基本知识(重点)
识记: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应用: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化学式的书写
(二)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次重点)
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掌握配位个体的几何构型与形成体轨道杂化类型的关系,会判断配位键类型(内、外轨配键),磁性及稳定性的关系
(三)配位平衡(重点)
理解:配合物在溶液中的解离情况
应用:由Ko f计算在配体过量情况下有关组分的浓度,并会进行有关配位平衡与其它平衡共存时的有关计算
(四)螯合物(一般)
理解:螯合物的意义和特征
第八章 元素化学概论
本章仅作为阅读、识记的内容。(一般)
第九章 S区元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锂和铍的特殊性。熟悉S区元素氢化物的分类及性质,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R—O—H规则及其应用,对角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氢(重点)
识记:氢的性质、制备和用途
理解:氢化物的类型和特性
(二)S区元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重点)
识记:氧化物类型
识记:过氧化物、超氧化物与水、稀酸的反应
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氧化物的水合物酸碱性强弱的递变规律,
R—O—H规则
理解:周期表中三对元素的对角关系
第十章 P区元素(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X2、XO-在碱性介质中的歧化反应,O3的结构、多硫化氢及多硫化物的性质,熟悉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情况分类(卤素、氧族元素的通性,H2SO4的结构),掌握HX和氢卤酸性质及递变规律,H2O2的性质,氯的含氧酸及其盐性质递变规律,硫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掌握离子鉴定方法(X-、S2-、SO32-、S2O32-、SO42-)。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卤素(次重点)
识记:卤素单质(Cl2、Br2、I2)的制备、性质;掌握I2在CCl4及KI溶液中的溶解性
理解:卤化氢的制备、性质的递变规律(沸点、水溶液的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理解:次氯酸及其盐、氯酸及其盐的性质,掌握氯的含氧酸及其盐性质的递变规律(含氧酸的酸性、酸及盐的氧化性、热稳定性)
(二)氧族元素(次重点)
识记:臭氧的结构和性质
识记:过氧化氢的结构
理解:过氧化氢的性质
理解:硫化氢、氢硫酸、硫化物、多硫化物的性质
理解:亚硫酸及其盐、硫酸及其盐、硫代硫酸钠、过二硫酸盐的性质
理解:H2SO4的结构
第十一章 P区元素(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HNO3、NO3-的结构,了解H3PO4的结构,碳族、硼族元素通性以及硼族元素的缺电子特征,砷、锑、铋、铝、锡、铅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乙硼烷的结构、硫代酸盐的性质、矾的概念、熟悉惰性电子对效应、HNO2及其盐的性质、碳酸、硅酸、硼酸及其盐的性质,CO32-、SiO32-、Sn2+、Pb2+的鉴定。掌握NH3的结构和性质、硝酸盐、铵盐热分解规律,NH4+、NO3-、PO43-鉴定、NaBiO3的氧化性,Sn(Ⅱ)的还原性、Pb(Ⅳ)的氧化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氮族元素(重点)
理解:惰性电子对效应
理解:氨及铵盐的性质
理解:硝酸及其盐的性质(硝酸及其盐的结构、硝酸的氧化性、硝酸盐的热分解规律);掌握亚硝酸及其盐的性质(热不稳定性、氧化还原性)
识记:磷酸的性质
理解:砷、锑、铋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碱性、锑、铋的氯化物的水解性,砷酸、铋酸钠的氧化性
(二)碳族元素(一般)
理解:碳酸及其盐的性质:易溶硅酸盐的水解性
理解:锡、铅氧化物的水合物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掌握Sn(Ⅱ)的水解性、还原性,PbO2的氧化性,铅盐的难溶性
(三)硼族元素(一般)
识记:乙硼烷的结构,硼酸的弱酸性
识记:矾的概念
第十二章 过渡元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铜族和锌族元素的通性及特点。熟悉锰的主要化合物、ZnCl2、Hg2Cl2、Hg2(NO3)2、Hg(NO3)2、HgI2、AgNO3、AgX等化合物的性质。掌握Cr2O72-化合物的氧化性和[Cr(OH)4]-的还原性、CrO42- 与Cr2O72-的相互转化,KMnO4、MnO2的氧化性及介质的影响,Fe、Co、Ni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及递变规律,Cu2+、Ag+、Zn2+、Hg2+、CrO42-、Mn2+、Fe2+、Co2+、Fe3+、Ni2+的鉴定,Cu(Ⅱ) 与Cu(Ⅰ)的相互转化,Hg(Ⅱ) 和Hg(Ⅰ)的相互转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过渡元素通性(一般)
识记:过渡元素的通性
(二)铬和锰(重点)
理解:Cr(OH)3的两性,[Cr(OH)4]-的还原性,重铬酸盐的氧化性,CrO42- 与Cr2O72-间的平衡,重金属铬酸盐的难溶性
理解:Mn(Ⅱ)在酸、碱介质中的还原性,二氧化锰、高锰酸盐的氧化性
理解:锰酸盐的不稳定性
(三)铁、钴、镍(重点)
理解:铁、钴、镍M(Ⅱ)氢氧化物的还原性、M (Ⅲ)氢氧化物的氧化性的递变规律
理解:Cr3+ 、Fe2+ 、Fe3+ 、Ni2+ 水合离于的颜色,与过量氨水作用的情况
(四)铜族和锌族元素(次重点)
识记:Cu(OH)2 、Zn(OH)2 的两性、配合性,卤化银的配合性
理解:甘汞、升汞与二氯化锡、氨水的作用情况
第三部分 实践环节
实验一 单、多相离子平衡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加深理解单、多相解离平衡及其移动,盐类水解平衡及其移动等基本原理和规律。
2、掌握用pH试纸检验溶液性质的方法及酸碱指示剂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在试管中加热液体。
二、考核的内容
1、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试剂的取用。
3、在试管中加热液体的正确方法。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仪器与药品:试管架,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点滴板,酸、碱、盐溶液
2、考核方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实验二 氧化还原、电化学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明确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浓度和酸碱介质对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
二、考核的内容
1、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H2O2的氧化还原性。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
化学实验室,仪器与药品:原电池装置、试管架、试管、离心试管、离心机、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溴化钾、碘化钾、氯化亚锡等
2、考核方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实验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原子光谱和原子结构的依赖关系。
2、熟悉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离子极化对物质键型和性质的影响。
二、考核的内容
1、了解H、Na、Hg等元素的原子光谱。
2、掌握物质磁性与结构的关系。
3、掌握物质的极性与结构的关系。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
化学实验室,仪器:分光镜,光谱发生装置,电磁铁装置,分子极性测定装置
2、考核方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实验四 五水合硫酸铜的制备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以废Cu和工业H2SO4为主要原料制备CuSO4•5H2O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灼烧、水浴加热、结晶、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二、考核的内容
1、考核灼烧、水浴加热、结晶、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2、托盘天平的使用,瓷坩埚在泥三角上的加热操作。
3、煤气灯的使用。
4、pH值的测定,晶体的吸干等。
5、产率的计算。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
化学实验室,仪器:托盘天平、坩埚、坩埚钳、煤气灯、蒸发皿、减压过滤装置(布氏漏斗和吸滤瓶)、水浴锅
2、考核方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实验五 锑、铋、锡、铅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熟悉Sb、Bi、Sn、Pb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性、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及其递变规律。
2、了解Sb、Bi、Sn、Pb的硫化物、硫代酸及其盐的特性。
3、掌握Sb3+、Bi3+、Sn2+、Pb2+离子分离、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考核的内容
1、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2、Sb(Ⅲ)的氧化还原性。
3、Bi(Ⅲ)的还原性和Bi(Ⅴ)的氧化性。
4、Sn(Ⅱ)的还原性和Pb(Ⅳ)的氧化性。
5、难溶性铅盐的生成与性质。
6、分离并鉴定溶液中的Pb2+、Bi3+、Sn2+。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
化学实验室,仪器与药品:离心机,离心试管,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锡片,电动水浴锅,酸碱及各种盐溶液
2、考核方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实验六 铁、钴、镍、铜、银、锌、汞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Fe(Ⅱ)、Co(Ⅱ)、Ni(Ⅱ)化合物的还原性和Fe(Ⅲ)、Co(Ⅲ)、Ni(Ⅲ)化合物的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
2、熟悉Fe、Co、Ni、Cu、Ag、Zn、Hg主要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3、掌握Cu、Ag、Zn、Hg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热稳定性。
4、掌握Cu(Ⅰ)和Cu(Ⅱ)、Hg2+2和Hg2+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5、掌握Fe2+、Fe3+、Co2+、Ni2+、Cu2+、Ag+、Zn2+、Hg2+等离子的鉴定方法。
二、考核的内容
1、Fe(Ⅱ)、Co(Ⅱ)、Ni(Ⅱ)化合物的还原性及Fe(Ⅲ)、Co(Ⅲ)、Ni(Ⅲ)的氧化性。
2、Cu(Ⅱ)、Ag(Ⅰ)、Hg (Ⅱ)与碱的反应和性质。
3、以上元素的氨合物。
4、CuCl的生成和性质。
5、离子鉴定(包括分离)。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
化学实验室,点滴板、离心机,离心试管,电动水浴锅,各种酸碱盐溶液等
2、考核方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第四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无机化学简明教程》 杨宏孝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理论4学分,实验1学分),建议总助学课时90学时(理论72学时,实验18学时),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和能量关系 3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6
三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8
四 氧化还原反应 7
五 原子、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11
六 固体结构与性质 4
七 配位化合物 8
八 元素化学概论 1
九 S区元素 2
十 p区元素(一) 4
十一 p区元素(二) 6
十二 d区元素 12
实验 18
合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综合填空题、单项选择题、计算题、是非题、填表题、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式。
6、理论课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能衡量元素金属性强弱,又能衡量其非金属性强弱的物理量是:
(A)电负性; (B)电离能; (C)电子亲和能; (D)偶极矩
(二)是非题
1、( )溶度积规则适用于任何难溶电解质,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三)填表题
1、
名称 化学式 配体 配位原子 配位数
硝酸二氯.四氨合鉑(Ⅳ)
(四)填空题
1、已知EӨ(S2O82-/SO42-)>EӨ(MnO4-/Mn2+),组成电对的四种物质中,__________的氧化能力最强,__________的还原能力最强。
(五)配平题
1、Cr2O72-+I-+ H+→Cr3++I2(用离子电子法)
(六)计算题
1、现有一瓶含有Fe3+杂质的0.1mol•L-1MnCl2溶液,欲使Fe3+以Fe(OH)3沉淀形式除去,溶液的pH值应控制再什么范围?(KӨ sp(Mn(OH)2)=1.9ⅹ10-13,
KӨ sp(Fe(OH)3)=4ⅹ10-38)
(七)综合填空题
1、 BaCl2
白色↓( )
蓝紫色液——
( ) 适量NaOH 过量NaOH H2O2 Pb(NO3)2
灰绿色↓ 亮绿色溶液 黄色溶液 黄色↓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