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考试大纲
2012年天津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评”复习大纲
课程名称:行政职业能力测评 课程代码:1194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自考本科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管理(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和提高自学考试者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和实际业务水平而设置的,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注重实用性和系统性,努力做到知识准确,内容通用,表述简明。它以职业能力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理论和知识,探讨行政职业能力测评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分析行政职业能力测评在推动公共管理发展中的作用。并系统阐述如何合理运用和提高行政职业能力,以及如何应用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理论和方法提高公共管理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深化对行政职业能力的认识,为培养行政职业能力奠定重要的知识基础和测评准备。它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重要应用性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判断事实并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常识判断等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生动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内涵和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行政职业能力,为适应相关行政职业乃至公共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发挥行政职业能力测评在各种考试以及人才选拔中的作用,提高考生公共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理解行政职业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我国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发展现状,全面培养和提高公共管理业务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是公共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公共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管理心理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和《行政法学》在理论与技术上互相衔接配合,同时也是《公务员制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知识的体现与应用。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概念、基本特点和作用;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施测范围;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设计原理;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要求;掌握学习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政职业能力及其测评(次重点)
识记:知识
能力
技能
职业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特点
理解: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含义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性质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应用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内容及其结构(重点)
识记: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结构
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内容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设计原理与发展趋势 (一般)
识记: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设计原理
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发展趋势
(四)学习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意义与方法(一般)
识记: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意义
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方法
第二章 语言应用能力测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各种形式的文字材料的能力,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础知识(重点)
识记:语言单位的构成
语句表达
理解:同义词和近义词
成语造句的逻辑性
句子成分搭配
修辞的含义
(二)测评形式(次重点)
识记:词语替换
理解:选词填空
歧义辨析
应用:片段理解中的概括主旨与文意推断
对具体资料进行言语理解
(三)应测思路和方法(一般)
理解:辨析同义词常用的方法
歧义句的应侧思路与方法
病句判断的方法
(四)经典试题解析(次重点)
应用:选词填空题
片段理解中的概括主旨型、文意推断型
第三章 常识理解和判断能力测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常识判断的基本含义;掌握常识判断涉及的知识领域;理解常识判断对测评对象所需能力的考查方式及常识判断中基本方法的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础知识(一般)
识记:常识判断涵义
理解:常识判断的特点
常识判断的测评题型
(二)主要常识(重点)
识记:我国的政体、国体
我国的国家机构
行政主体
行政立法
行政许可
行政强制
行政复议
政府采购
行政责任
公共财政
公共政策
理解:法律及其特征
我国的政体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犯罪与犯罪的构成
物权的概念及其分类
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制度
行政立法体制
行政处罚
行政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
政策执行
应用:相关法律、管理知识的运用
(三)应侧思路和方法(一般)
理解:常识判断的方法
(四)经典试题解析(次重点)
理解:法律常识题
管理常识题
应用:相关试题的理解
第四章 判断推理能力的测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逻辑的基础知识,判断推理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判断推理涉及的能力组合;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评中判断推理包含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础知识(次重点)
识记:同一律
矛盾律
判断推理的含义
理解:思维的形式结构
逻辑的基本规律的相互关系
违反同一律常见的错误
(二)测评形式(重点)
1.图形推理
识记:图形推理的具体形式
2.逻辑判断
识记:直言命题
三段论
理解:直言命题的结构
直言命题的真假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类比推理
识记:类比推理原理
应用:概念关系的应用
词性比较
4.定义判断
识记:定义判断的含义
理解:定义的构成要素
应用:单定义判断训练
(三)应侧思路与方法(一般)
理解:逻辑判断中假设型和支持型应侧思路与方法
类比推理应侧思路与方法
(四)经典试题解析(次重点)
理解:类比推理例题
定义判断例题
应用:假设型演绎推理
解释型演绎推理
推论型演绎推理
第五章 数量问题处理能力的测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数量关系的基本含义;掌握数量关系涉及的题型结构;理解数量关系在提高测评对象快速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中的作用;理解数量关系的解题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数量关系及其测评(一般)
识记:数量关系的含义
数字推理的基本题型
理解:数量关系测评的基本要求
(二)测评形式(次重点)
1.数字推理
识记: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理解:等差数列的变形
等比数列的变形
和差数列
应用:上述数列的混合排列
2.数学运算
识记:四则运算
文字应用题
(三)应侧思路和方法(重点)
识记:数学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行程问题
植树问题
工程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
年龄问题
应用:相关问题的文字应用题
第六章 资料分析能力的测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资料分析的概况及资料分析测评的基本内容;理解资料分析在提高测评对象对资料准确理解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中的作用;了解提高资料分析能力的基本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础知识(重点)
识记:资料的含义与特征
资料分析的含义
理解:资料分析的特征
百分数与百分点
发展速度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价格指数
GDP与GNP
(二)测评形式(次重点)
识记:文字资料
统计表
统计图
理解:文字资料的分析方法
应用:对文字资料的统计训练
(三)应测方法与技巧(一般)
理解:处理文字资料的技巧和方法
(四)经典试题解析(一般)
应用:文字资料分析题的灵活运用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 吴春华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助学课时不少于90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章 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1 绪论 7
2 语言应用能力测评 17
3 常识理解和判断能力测评 17
4 判断推理能力的测评 20
5 数量问题处理能力的测评 17
6 资料分析能力的测评 12
合 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0%、“理解”为5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改正题、简答题、资料分析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选择题
1、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2、我国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销或合并,,其决定权在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总理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全体会议
A.新闻——广播 B.政策——规范
C.历史——借鉴 D.制度——学问
(二)名词解释
1、演绎推理
(三)判断改正题
1、在主要的逻辑基本规律中,矛盾律是基础。
(四)简答题
1、数字推理的特点有哪些?
(五)资料分析题
1、据户籍管理部门统计,某市某年末户籍常驻人口为957.9万人,比年初增加12.7万人。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计算,人口出生率为15.45%,比上年年下降1.29%;死亡率5.75%,比上年提高0.22%;自然增长率9.70%,比上年下降1.5%。
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
(1)该市年初人口为多少?
(2)该市去年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3)该市去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