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考试大纲
《电视采访》考试大纲
观察是对某种事物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记者的观察,用眼睛采访,既观又察,既用眼睛去看,又要用脑子去思考。
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注意细节,掌握观察的方法,在实际采访中学会观察事件和现场的方法和要点。
二、 课程内容
1.“择而取之曰采”,采,到现场有选择地取得材料。
记者应学会用眼睛采访,现场观察。到现场后既用眼睛看,又用脑子去思索,是电视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西方新闻界流传着英国《泰晤士报》某任主编重视现场观察的典型事例:每逢新来的记者去他那里报道,他总是问,进编辑部大楼门前的台阶有多少级?对方回答不出来,就让他去数了再回来,用这种方法,使记者进报社的第一天就要求养成严格深入现场观察的好习惯,他告诫新来的同行说,要想成为有出息的记者就要从数楼梯开始,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新华社记者穆青讲,记者的十八般武器中眼睛是最锐利的武器。他要求记者善于通过现场观察学会采“视觉”新闻,做“情景记者”。他在谈到一些新闻通讯之所以不新鲜,不引人入胜时说:“病根就是在采访不深入,缺少细致的现场观察,只看到了轮廓而没有找到典型的场景和细节,因而只能告诉读者一些一般化的概念,构不成感染读者的具体生动的形象,这是我们记者队伍里常见的‘顽固症’,要治好它,就是尽可能深入到现场,用眼睛去观察,用全副身心去体验。《谈人物通讯采写中几个问题》,刊于《新闻采写经验谈》,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16页)这段话同样适用于电视记者。对文字记者来说,要深入生活到现场去观察、体验,从而描写出具体生动的形象,典型的场景和细节,对形象画面传播的电视记者来说,要拍摄下这些具体生动的典型形象和细节来。
著名的摄影大师巴斯藤曾说过:“你们要给自己的热心找一个不可分离的伴侣,这个伴侣就是严格的观察”,“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他给同行们留下的名言。以瞬间形象来传播报道事实的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的需要使他们特别重视观察力的培养,优秀摄影记者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在生活中敏锐地发现和迅速捕捉典型瞬间的能力。美国新闻摄影界喜欢把新闻照片叫做“目击报道”。
电视的视觉形象传播特点,决定了记者不仅要双目看,还要运用好摄像机这第三只眼睛。电视记者既要练就用眼睛观察的本领,还要掌握用摄像机捕捉典型材料的能力。
2.观察——目击采访的作用。一是获得新闻的报道线索,作为节目的线索来源;二是记者报道节目要有创作的激情和动力,好的报道节目都是现场的人和事让记者动了情,因动情而产生报道的激情!因有激情才会产生好的新闻,好的节目。三是观察——目击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是最可信、最真实的,也是最有感染力、最能吸引观众的。
3.观察要讲究方法,有好的观察方法才会宥好的材料、好的报道。目击采访时一是要观察事物的特点,有特点才能获取报道的角度和切入点;二是要观察细节,有细节才能加强报道的色彩;三是耍学会观察与思考的结合,记者对凡事要有好奇心,要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同时又必须用聪明长孝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四是观察要全面,要从不同的角度立体的观察去了解事物的本质与真相。当认识事物本质后,又要为第三只眼睛——摄像机寻找到最合理、最佳的拍摄角度。
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情况,记者还要掌握特殊的观察方法,如体验性观察、参与性观察、隐蔽性观察与拍摄等。
三、 考核知识点
1.为什么电视记者要学会用眼睛采访?
2.观察的作用是什么?
3.观察要掌握哪些方法?
4.特殊的观察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四、 考核要求
(一)观察定义
1.识记:观察的定义
2.领会:
3.应用:在实际采访中运用观察的方法
(二)观察的作用
2, 识记:观察的几个作用
3, 领会:观察产生的报道激情
4, 应用:
(六) 观察的方法
1, 识记:观察的几种方法
2, 领会:在观察中捕捉细节
3, 应用:体验目前采访
第六章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有电视特色的个性化采访活动,体现了电视声画并茂及现场纪实性的最本质特征。它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把记者在新闻现场的采访报道活动呈现在屏幕上,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感、亲切感、参与感。既突破了以往电视新闻那种画面加解说的模式,也突破了以往新闻“结论式”报道的传统,而把采访与报道同步结合,采访过程就是报道,是“进行式”的、“前进式”的报道。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摒弃过去结论式的报道、先入为主的报道、“搬演“的报道,在现场去发现具有新闻价值和现场特点的信息。尤其要多在实践中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