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考试大纲
2012年天津自考“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一)”复习大纲
课程名称: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一) 课程代码:3271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自考本科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本科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之一,它是一门集知识性、理论性、学养性于一体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内涵有较系统的把握,全面提高考生的理论素养和综合文化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考生全面提高文学、文化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标准的秘书公关从业人员。学习本课程,要求考生准确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及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和文化思想的主要特点及演变情况,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文学、文化现象。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是本专业知识性与理论性兼备性质的一门必修课程。考生不但可以从中汲取传统文学与文化的知识性营养,陶冶性情,提高人生的品味,养成优雅的素质,还可以得到理论思维的良好训练,提高思想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和支撑。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导论(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总体把握我国古代文学的人文精神和发展演进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我国古代文学的人文精神
理解: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我国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二)我国古代文学的演进
理解:我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我国文学的发展进程
我国文学演进的特点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言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一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总体把握先秦文学各文体的发展状况,理解先秦文学的“杂文学”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先秦文学各文体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主要作家作品。
理解:先秦文学的“杂文学”状态。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文学艺术起源的复杂多元性,掌握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的基本知识,充分理解上古文学与艺术的混杂不分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文学艺术起源诸观点
识记:文学艺术起源诸观点。
理解:文学艺术起源的复杂多元性。
(二)初民的歌唱
识记:《尚书》等古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中部分爻辞。
理解: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三)上古神话传说
识记:神话的性质和分类。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应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特征。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周代诗歌总集——《诗经》(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和表现特点,思考《诗经》对我国思想文化、文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关于《诗经》的采编和流传
识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所收录作品的时间段、各类诗歌的数量及总数。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理解: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含义。
《诗经》的流传以及《诗》宋学、《诗》清学的主要特色。
(二)美刺与慨叹——《诗经》的社会政治诗
应用: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
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
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的具体内容。
称颂执政者的诗的具体内容。
(三)真情的心弦波动——《诗经》的情爱诗
应用:情爱诗的具体内容。
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诗的具体内容。
爱情诗大胆直率和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
(四)历史的多彩画卷——《诗经》的史诗及其他
识记: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及其基本内容。
《豳风•七月》的内容梗概。
理解:《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的艺术特点。
应用:《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
(五)《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应用:《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结合具体作品准确理解赋、比、兴的含义。
《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综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第三章 多姿多彩的先秦散文(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和具体情状,充分理解主要作家作品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识记:《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的基本情况。
理解:《左传》及其作者。
《国语》简况及其文学价值。
《战国策》简况。
应用:《左传》的文学特色。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二)《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识记:老子及《老子》简况。
孔子及《论语》简况。
墨子及《墨子》简况。
孟子及《孟子》简况。
庄子及《庄子》简况。
荀子及《荀子》简况。
韩非及《韩非子》简况。
理解: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老子》的文学价值。
《论语》的文学特点。
《墨子》的文章特点。
《荀子》说理文的特色。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
应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庄子》寓言的文学特色。
《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深刻理解屈原的生平及其思想,准确把握楚辞的文体特点、屈原的创作成就以及宋玉的创作特色,理解楚辞不同于《诗经》的情感浓烈、铺排夸饰、想象奇幻基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楚辞的产生及其文体特点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应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楚辞的文体特点。
(二)屈原的生平和他的楚辞创作
识记:屈原的生平。
理解:屈原的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三)“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理解:《离骚》题义辨析。
《离骚》创作时间辨析。
应用:《离骚》的思想情感内涵。
《离骚》的主要艺术成就。
(四)风格各异的《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识记:《九歌》篇目。
《九章》篇目。
《天问》简况。
理解:《九歌》内容。
应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九章》的艺术风格。
《招魂》的艺术特色。
(五)宋玉的楚辞创作
识记:屈原之外的其他楚辞作家。
宋玉及其作品。
理解:《九辩》题义。
应用:《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在思想情感、艺术表现上的异同。
第五章 混沌初开的文学理论批评(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领会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前文学批评”特点,了解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脉络和涉及的文学理论问题,准确掌握其中主要理论问题的内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先秦文学理论批评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概况。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前文学批评”特点。
(一)发展脉络
识记: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载籍。
理解:孔子的文学思想。
老子的文学思想。
孟子的文学思想。
庄子的文学思想。
荀子的文学思想。
墨子及韩非子的文学观念。
《易传》的文学思想。
屈原的“发愤抒情”说。
(二)理论批评涉及的主要问题
应用:“诗言志”的理论内涵。
“兴观群怨”说。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
“中和”说。
先秦诸子对文的作用及文质关系的不同观点。
先秦时期对言意问题的讨论。
先秦诸子对语言文字表达的不同看法。
“道法自然”说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
“养气”说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虚静”说。
“物化”说。
(三)对后世的影响
理解:先秦文学理论批评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主要影响。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两个特点。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言 秦汉文学发展概况(一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准确把握秦汉时期各体文学样式的发展状况,以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秦汉文学各文体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主要作家作品。
第一章 秦代和两汉的散文(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具体把握秦汉散文的发展状况和走向,深入理解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
(一)秦代散文和李斯
识记:《吕氏春秋》简况。
理解:《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秦刻石文的特点。
应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二)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
识记:贾山《至言》。
贾谊生平。
晁错生平。
理解: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枚乘《上书谏吴王》的特点。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的特点。
应用: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三)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理解: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大势。
董仲舒及其散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
杨恽《报孙会宗书》。
桓宽《盐铁论》。
应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四)东汉散文的演变
理解:东汉散文发展大势。
桓谭及其《新论》。
王符散文的特点。
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
朱穆《崇厚论》《绝交论》。
应用:王充散文的特点。
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第二章 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两汉史传散文的发展状况,确切把握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心态和《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掌握《汉书》《吴越春秋》等其他史传散文的写作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
《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二)《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应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三)班固和《汉书》
识记:班固生平。
《汉书》简况。
应用: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史著写作的区别。
《汉书》刻画人物的特点。
(四)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识记:赵晔《吴越春秋》。
袁康《越绝书》。
理解:《吴越春秋》与《越绝书》的异同。
应用:《吴越春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第三章 两汉的辞赋创作(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知两汉辞赋创作的发展状况及走向,深入领会不同体制的辞赋作品在创作特点上的异同,翔实把握代表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汉赋发展脉络。
汉赋溯源。
(一)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理解:严忌及路乔如、邹阳、公孙等人辞赋作品的过渡性质。
应用: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二)司马相如、扬雄与汉代大赋的勃兴
识记: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是司马相如。
理解:司马相如的生平及其作品篇目。
扬雄的生平及其赋作。
应用:《天子游猎赋》的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三)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
理解:董仲舒《士不遇赋》。
汉武帝《李夫人赋》。
刘歆《遂初赋》。
班婕妤《自悼赋》。
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孔臧《杨柳赋》、《蓼虫赋》。
应用: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四)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
理解:东汉辞赋发展大势。
班彪《北征赋》。
冯衍《显志赋》。
蔡邕《述行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赵壹《刺世嫉邪赋》。
祢衡《鹦鹉赋》。
应用: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第四章 两汉的诗歌创作(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两汉诗歌创作的发展状况,着重掌握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创作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初的楚歌
理解:汉初楚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应用:汉初楚歌创作的两个新特点。
(二)两汉乐府民歌
识记:“乐府”名称源流。
汉代乐府机关的职能。
汉乐府民歌的保存。
理解:乐府诗歌的分类。
《孔雀东南飞》简况。
应用: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三)五言诗的兴起和成熟
识记:班固《咏史》。
应亨《赠四王冠诗》。
应用:五言诗的起源与成熟。
(四)《古诗十九首》及其他五言古诗
识记:《古诗十九首》释名及其作者、时代。
理解:旧题李陵、苏武诗及其他五言古诗。
应用:《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涵。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依经立义的文学理论批评(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领会汉代文学理论批评“依经立义”的基本特点,了解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脉络,熟知汉代作家作品中涉及的文学理论批评问题,准确掌握其中主要理论批评问题的内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发展脉络
理解:《淮南子》的文学思想。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礼记•乐记》的文艺思想。
扬雄的文学思想。
班固的文学批评。
汉代目录学的发展与汉人的文体意识。
王充的文学观念。
(二)“依经立义”的理论批评
理解:汉人对汉赋的评论。
应用:汉代《诗经》学及其诗学思想。
汉人对屈原和《楚辞》的评论。
(三)成就与影响
应用: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成就。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言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一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体文学发展的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各体文学发展的概况。
第一章 建安诗歌(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建安时期诗歌的创作情况,熟知主要诗人的创作内涵和艺术特色,深入理解“建安风骨”成因和内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应用:“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一)首开风气的曹操
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应用: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二)建安之杰曹植
理解:曹植生平及性格。
应用: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三)其他建安诗人
识记:建安七子姓氏名字。
王粲生平。
刘桢及其《赠从弟》(其二)。
陈琳及其《饮马长城窟行》。
阮瑀及其《驾出北郭门行》、《咏史》(燕丹喜勇士)。
徐幹及其《室思》。
蔡琰生平及作品。
理解: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
应用:曹丕诗歌的特点。
王粲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蔡琰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第二章 正始诗歌(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充分理解正始时期特殊的政局和社会思潮对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准确理解和把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
(一)正始时代与诗歌创作
应用: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二)阮籍和嵇康
理解:阮籍的生平与思想。
嵇康生平。
应用: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嵇康诗歌的特色。
第三章 两晋诗歌(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把握两晋诗歌创作的发展脉络和不同倾向,理解这些发展倾向与社会思潮和士人心态的内在联系,熟知重要诗人的创作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晋代诗歌风貌。
(一)太康诗风的总体倾向
识记:陆机生平。
潘岳生平。
理解:潘岳《悼亡诗》的特点。
应用: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
太康诗歌内容特点。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
陆机诗歌内容、形式的特点。
(二)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识记:左思生平。
刘琨生平。
应用: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刘琨诗歌的特色。
(三)游仙诗与玄言诗
识记:郭璞生平。
孙绰《答许询》、《秋日诗》。
理解:游仙诗溯源及其两种内容倾向。
应用:郭璞《游仙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过程。
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其文学贡献。
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人生理想,切实掌握陶诗冲淡自然的风格,以及陶渊明的散文、辞赋创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陶渊明的生平
理解: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二)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应用: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的艺术境界。
(三)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识记:陶渊明散文篇目。
陶渊明辞赋篇目。
理解:《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点。
《归去来兮辞》的思想艺术特点。
《闲情赋》艺术特点。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把握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发展脉络以及诗歌体制的新发展,熟知主要诗人的创作贡献和特色,了解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
(一)元嘉诗坛
识记: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
谢灵运生平。
鲍照生平。
理解:山水诗。
应用: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谢灵运对山水诗的贡献及其艺术特点。
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永明诗
识记:永明文学的时间断限。
永明体。
四声八病。
谢朓生平。
应用:永明诗歌的发展创造及其原因。
永明声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永明诗歌的创作方向及其背景。
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
(三)梁陈诗歌的多元化发展
应用: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
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宫体诗及其创作特点。
(四)北朝诗歌及庾信
识记:“北地三才”。
庾信生平。
理解:北朝文化地理环境及诗歌特色。
南方诗风对北朝诗人的影响。
应用:庾信前后期诗风之不同特色。
(五)南北朝乐府民歌
识记:南朝民歌及其保存。
“吴歌”。
“西曲”。
北朝乐府民歌及其保存。
理解:北朝民歌风格及其产生原因。
应用:南朝民歌的内容及其产生原因。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西洲曲》的艺术特点。
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特点。
《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和辞赋的发展状况,切实掌握主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创作倾向及骈文的发展和成熟。
魏晋南北朝赋的创作大势。
(一)建安时期
理解:曹操散文特点。
曹丕、曹植散文特点。
应用:建安散文的特点。
建安赋作繁荣的原因。
建安赋作的特点。
王粲《登楼赋》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
曹植《洛神赋》艺术成就。
(二)正始时期
应用:《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表现之异同。
正始赋作不同于建安赋的原因和它的特色。
(三)两晋时期
理解:两晋散文创作大势。
潘岳《哀永逝文》。
陆机《演连珠》及《豪士赋序》。
陆机的赋作。
晋代山水赋。
应用:两晋赋创作大势。
两晋赋在艺术形式上的成就。
左思《三都赋》的特点。
潘岳《悼亡赋》的特点。
愤世嫉俗赋作特点。
(四)南朝时期
理解:骈文及其主要特征。
南朝骈文的代表作家作品。
鲍照《芜城赋》的特点。
江淹《恨赋》、《别赋》的特点。
应用:南朝骈文的成熟发展过程。
南朝骈赋的形式及其内容特点。
(五)北朝时期
识记:郦道元生平。
《水经》与《水经注》简况。
理解:北朝散文创作大势。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特点。
北朝赋的特色。
应用:《水经注》的写作特点。
庾信赋的特点。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兴盛的原因,了解这个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状况,重点把握《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说创作的繁荣
识记:魏晋南北朝两类小说的代表作。
理解: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
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
(二)志怪小说
识记:《博物志》。
《异苑》。
《幽明录》。
《续齐谐记》。
《拾遗记》。
干宝生平。
应用:《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志人小说
识记:《笑林》。
《郭子》。
《西京杂记》。
刘义庆生平。
应用:《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八章 走向自觉的文学理论批评(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充分理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时期,了解此一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空前发展的状况,熟知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及其著作,准确领会重要理论问题的内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发展流变
理解:重视文学的艺术特质成为此一时期文学批评的灵魂。
曹丕的《典论•论文》。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陆机的《文赋》。
挚虞的《文章流别论》。
文笔说。
声律论。
裴子野的文学批评。
萧子显的文学思想。
萧统的文学思想。
萧纲的文学思想。
刘勰的《文心雕龙》。
钟嵘的《诗品》。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章》。
(二)新见迭出的文学观念
应用:“文气”说的文学理论内涵。
“文体”论的文学理论内涵。
“物感”说的文学理论内涵。
“神思”论的文学理论内涵。
声律论及其文学价值。
“风骨”论的文学理论内涵。
“滋味”说的文学理论内涵。
(三)特色与影响
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言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一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隋唐五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把握这个时期各体文学的发展状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唐代文学繁荣的外部、内部原因。
唐五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唐代散文、传奇小说的发展脉络。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理解唐太宗及其群臣兼收并蓄的文学观念对唐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握初唐诗人们在诗歌体式、风格等方面的开拓,把握初唐诗歌的发展走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识记: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
卢思道及其代表作品《从军行》。
杨素及其《出塞》诗。
薛道衡及其《昔昔盐》。
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李谔《上隋高帝革文华书》。
应用:南北诗风的交流及其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二)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识记: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贞观时期所编应制咏物多用的《北堂书钞》、《文思博要》、《艺文类聚》。
王绩及其《野望》。
“初唐四杰”。
理解:贞观时期对南北文学不同特色的认识及其兼容并蓄的正确态度。
上官仪与上官体。
应用:贞观诗风由刚健质朴向表现技巧的贵族化和宫廷化的变化。
上官体的特点、创新之处及其局限。
“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三)杜审言与沈、宋
识记:杜审言与文章四友。
宋之问和沈佺期。
理解:杜审言的五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律诗体式的定型。
五言律的定型及其推导连类作用。
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和五绝《渡汉江》。
沈佺期的七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四)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识记:陈子昂的生平。
张若虚及“吴中四士”。
理解:陈子昂的复古倾向及其诗歌主张。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诗境。
应用:陈子昂诗歌的思想情感特色。
陈子昂的风骨兴寄说及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们(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盛唐时期是唐诗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诗派多,一流诗人多,具体把握不同诗派主要诗人的风格特色,领悟他们代表作品的美妙境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一)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识记:王维的生平。
孟浩然的生平。
盛唐其他山水诗人。
理解:常建及其《题破山寺后禅院》、《江上琴兴》。
应用: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特点。
(二)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
识记:王翰及其《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
祖咏及其《望蓟门》。
理解:王昌龄七绝的题材内涵。
应用:王昌龄七绝的特点。
崔颢诗歌的特点。
崔颢《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原因。
李颀诗歌的特点。
(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识记:高适的生平。
岑参的生平。
王之涣的诗。
陶翰的诗。
理解:高适的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高适《燕歌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岑参的个性和边塞入幕经历与诗歌创作。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情感内涵和艺术风格。
应用:高适边塞诗的艺术表现特点。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第三章 李白的魅力(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把握李白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及其诗歌创作的巨大成就和特色,理解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识记:李白的生平。
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特点。
(二)李白的乐府歌行
识记:李白乐府诗的两个创新点。
应用:李白乐府诗的创作特点。
李白歌行体诗的创作特点。
(三)李白的绝句
理解: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
应用: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
(四)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应用: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特点及其主要风格。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诗圣杜甫(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把握杜甫的生平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巨大成就和特色,理解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识记:杜甫的生平。
理解:杜甫的思想。
(二)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
识记: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
应用: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及其多方面的表现。
(三)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识记:杜甫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
应用: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杜甫的律体诗的成就。
(四)杜诗的集大成及对后世的影响
应用:杜诗集大成的三个方面体现。
杜诗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气骨顿衰的大历诗坛(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充分理解大历诗歌在盛唐诗向中唐诗演变过程中的过渡性质,切实掌握这个时期诗歌的总体风格特征,准确理解代表诗人的诗风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期的过渡性诗歌风格。
大历诗歌的总体特征。
(一)韦应物与刘长卿
识记:韦应物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理解:刘长卿的人生心态与诗歌创作。
应用:韦应物诗的风格特点,及其在田园诗风格转变上的创作实践。
刘长卿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大历十才子
识记:“大历十才子”之名的出处及诗人姓名。
理解:“大历十才子”齐名的原因。
应用:“大历十才子”诗歌的基本主题和艺术追求、表现手法。
(三)顾况与李益
理解:顾况诗对元白、韩孟诗派的影响。
李益的诗风两重性。
应用:顾况诗歌的风格和表现特色。
李益边塞诗的创作特点。
第六章 诗到中唐体变新(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唐时期是唐诗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熟知此一时期不同的诗歌流派以及各大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中唐诗坛大势。
(一)写实尚俗的元、白诗派
识记:白居易的生平。
元稹的生平。
张籍、王建与中唐新乐府。
理解:白居易的思想。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元稹对新乐府诗的推动作用。
“元和体”及其创新意义。
张籍的诗歌创作。
王建的诗歌创作。
应用:白居易诗的分类及各类诗的不同特点。
元稹诗的不同题材及其创作特点。
元稹和白居易诗的异同。
(二)尚怪奇重主观的韩、孟诗派
识记:韩愈的生平。
孟郊生平。
理解:韩愈的思想。
应用:韩愈诗的风格特征及其创新性。
孟郊诗的情感特征及其苦吟风格。
(三)李贺诗的奇幻之美
识记:李贺的生平。
“长吉体”。
理解:李贺诗歌的题材和内容。
应用:李贺诗歌的风格特色。
(四)刘禹锡、柳宗元的诗
识记:刘禹锡的生平。
柳宗元的生平。
应用:刘禹锡诗的分类及各类诗歌的创作特色。
刘禹锡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柳宗元诗的情感倾向与风格特色。
刘禹锡和柳宗元诗的不同特点。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整体把握晚唐社会与晚唐诗风之关系,理解晚唐诗风的共同趋向,熟知晚唐主要诗人的创作特色,重点掌握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晚唐诗风的共同倾向。
(一)美轮美奂的李商隐诗
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理解:李商隐的政治讽喻诗和咏史诗。
应用: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
(二)杜牧、许浑的近体律绝
识记:杜牧的生平。
应用:杜牧七绝咏史诗的特点。
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许浑七言律、绝的创作特点。
(三)贾岛和姚合的苦吟
识记:贾岛为著名苦吟诗人。
“武功体”。
应用:贾岛诗歌的表现特色。
姚合诗歌的表现特色。
贾岛与孟郊之苦吟的异同。
(四)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理解:皮日休的乐府诗创作。
陆龟蒙七绝的隐逸情调。
司空图诗的遁世冷寂格调。
司空图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说,强调诗歌意境美。
第八章 唐代散文的发展(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唐代散文发展的总体趋向,体会中唐古文运动的意义,重点把握韩柳古文理论及其创作成就,掌握晚唐讽刺小品文兴起的原因和创作业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唐代散文发展大势。
(一)唐代古文运动
识记:中唐古文运动的前导。
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应用: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二)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识记:“古文”。
理解:韩愈对文体的改革。
应用:韩愈古文的类别及其创作成就。
柳宗元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倾向和艺术成就。
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点。
柳宗元文学散文的总体风格及其创作贡献。
(三)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理解:古文运动的衰落。
应用:晚唐讽刺小品文的主要作家及其创作成就。
第九章 唐传奇与变文、俗讲(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唐代通俗文学的发展状况,重点把握唐传奇的发展脉络及主要作家作品,把握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对变文、俗讲的内容和特征也应有准确的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唐代传奇小说
识记: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理解: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区别。
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应用:唐传奇发展的三个时期以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二)敦煌变文与俗讲
识记:变文。
俗讲。
理解:变文的取材及特征。
俗讲的内容及特点。
第十章 唐五代词的演变(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词的起源以及在晚唐五代的发展脉络,切实把握西蜀、南唐词的不同创作风格,把握重要词人的个性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理解:词的起源。
敦煌曲子词。
早期文人词。
应用: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联系与区别。
(二)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识记:晚唐五代词的基本内容倾向和艺术表现特点。
温庭筠的生平。
韦庄的生平。
“温韦”。
花间词派的得名。
《花间集》。
应用:温庭筠在开创词境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的成就。
韦庄词的表现特征。
温庭筠与韦庄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花间词风及其对后世词的影响。
(三)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识记:冯延巳的生平。
李璟的词。
理解:李煜的生平与词创作。
应用:冯延巳的词风及其对后世词人的影响。
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煜词的总体表现特色。
南唐词与西蜀词的区别。
第十一章 二水分流的文学理论批评(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批评的多种形式,领会其“文以明道”与追求艺术美二水分流的发展大势,准确把握重要理论家及其文学理论批评的内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隋唐五代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文学创作的繁荣与文学理论批评之关系。
(一)发展演变
识记:隋代对文学发展的遏制。
中唐文学理论批评的两个新特点。
理解:唐初统治者兼收并蓄的文学主张。
盛唐诗学理论批评的核心——风骨兴象,立意取境。
皎然《诗式》中诗歌思想的两个主要倾向。
晚唐五代文学观念的三个特点。
(二)理论批评的形式
识记:短篇诗文中的理论批评。
诗歌选本所体现的理论批评。
诗学专著。
其他形式的文学理论批评。
(三)主要理论观点
识记: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最集中的两个问题——明道、取境。
应用:“讽谕”说的理论内涵。
“诗境”说的理论内涵。
“明道”说的理论内涵。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第一编~第四编),罗宗强 陈洪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各章节之前,应先仔细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积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防止偏离教材的倾向。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6、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7、指导考生按考试目标和考试题型做一定程度的练习,以适应考试。
8、助学学时:本课程为6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编次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导 论 2
一 绪言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2
一 上古传说文学 2
二 周代诗歌总集——《诗经》 4
三 多姿多彩的先秦散文 6
四 屈原和楚辞 4
五 混沌初开的文学理论批评 2
二 绪言 秦汉文学发展概况 1
一 秦代和两汉的散文 3
二 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4
三 两汉的辞赋创作 4
四 两汉的诗歌创作 4
五 依经立义的文学理论批评 2
三 绪言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 1
一 建安诗歌 3
二 正始诗歌 3
三 两晋诗歌 3
四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4
五 南北朝诗歌 6
六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3
七 魏晋南北朝小说 2
八 走向自觉的文学理论批评 2
四 绪言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 2
一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2
二 盛唐的诗人们 5
三 李白的魅力 4
四 诗圣杜甫 4
五 气骨顿衰的大历诗坛 2
六 诗到中唐体变新 6
七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4
八 唐代散文的发展 4
九 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2
十 唐五代词的演变 4
十一 二水分流的文学理论批评 2
合计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大纲中关于能力层次的具体要求与试卷的题型没有对应关系,各级能力层次的内容都可以编制不同题型的考试题目。
3、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20%、理解30%、应用50% 。
4、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5、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65℅,次重点25℅,一般10℅。
6、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概念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六种。
7、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王粲是 时期的诗人。
(二)单项选择题(所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义的,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 )
A、田园诗人 B、山水诗人 C、边塞诗人 D、宫体诗人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备选答案中有2—5项是符合题义的,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下列诗歌中,李白的作品有( )
A、《兵车行》 B、《琵琶行》 C、《望岳》
D、《将进酒》 E、《蜀道难》
(四)名词概念解释题
唐传奇。
(五)简答题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六)论述题
论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