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考试大纲

2012年天津自考“生产管理基础”复习大纲

时间:2016-05-06 来源:无忧自考网 责任编辑:txj

课程名称:生产管理基础                                         课程代码:3121
编 写 弁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高等自考本科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其它学业证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考专业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调整教育结构、广开成才之路,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对促进素质教育、增强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活跃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专业知识、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具有完成职业任务能力的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强调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等素质的整合及其在具体工作环境中的应用。其课程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整合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开发的。高等职业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大纲)是职业活动、学科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综合反映,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内容的构造方式上,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999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天津市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的试点工作。尔后,又批准了应用电子技术等十二个职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考试计划。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关于天津市开展高教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试点的批复》(考委[1999]7号)、《关于天津市申请开设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高职专业的批复》(考委[1999]24号)的意见和《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课程考试大纲编写要求》组织编制了试点专业有关课程的考试大纲。这些课程考试大纲尽力体现了前述特点。今后,还将继续修订,以臻完善。
   《生产管理基础自学考试大纲》由王恒毅老师执笔编写。
   《生产管理基础自学考试大纲》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自2002年6月起试行。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2002年6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及特点
《生产管理基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科层次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课。生产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是解决企业的生产活动及其所需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佳结合问题。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应考者在正确认识生产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生产管理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会进行生产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求企业各种生产活动有计划地协调进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要完整、准确地掌握生产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应考者系统分析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生产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生产管理是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利用其它专业知识课和专业技能课可能取得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质量管理是生产管理的中心环节,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正确认识这种关系,对于学习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生产管理导论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工业产品生产或工业性作业是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活动,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需要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组织。本章就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职能;生产战略;生产管理的任务、内容和原则;生产类型;生产过程组织和文明生产进行阐述。要求应试者在弄清上述概述的基础上,掌握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产管理的任务(一般)
识记:(1)生产管理的任务;(2)生产管理的内容。
领会:(1)生产及其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2)生产战略及其特点;
(3)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4)生产管理的原则。
(二)生产类型(重点)
识记:按生产性质和工艺特点划分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领会:(1)按组织生产特点划分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2)按生产专业化程度划分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三)生产过程组织(重点)
识记:(1)生产过程的概念;(2)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概念;
(3)成组加工单元的概念;(4)柔性加工单元及其特点
(5)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6)产品生产周期及其组成;
(7)零件移动方式的概念。
领会:(1)生产过程及其组成;(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3)工艺专业化;(4)对象专业化;(5)加工装配性企业零件移动方式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应用:顺序、平行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及其选择。
(四)文明生产(次重点)
识记:(1)文明生产及其意义;(2)“5S”活动的含义;(3)安全生产的含义
领会:(1)文明生产的内容;(2)“5S”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3)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第二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企业生产计划具体规定了企业在计划年度内生产的产品品种、产量、质量和产值等指标。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延续和补充,是协调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中心环节。要求应试者弄懂生产计划系统的基础上,掌握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以及计划制定的方法;生产作业计划期量标准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以及能力计划和生产作业控制。
二、考核的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产计划系统(一般)
识记:(1)生产计划系统的组织和作用;(2)生产计划的层次及其任务。
领会:在处理流程型和制造装配型企业中,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作用。
(二)年生产计划系统(重点)
识记:(1)年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2)年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和步骤。
领会:滚动计划。
应用:(1)采用收入利润顺序法确定产品品种;(2)运用生产图表法制定生产计划;(3)生产计划的线性规划模型。
(三)生产作业计划(重点)
识记:(1)期量标准的含义和作用;(2)不同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3)在制品定额。
领会:(1)批量与生产间隔期;(2)生产周期;(3)生产提前期;
(4)负荷能力调平方法;(5)充分利用瓶颈生产能力的原则;
(6)生产周期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应用:(1)在制品定额编制生产作业计划;(2)提前期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3)工作中心负荷计算与甘特图负荷图的的绘制。
(四)生产控制(次重点)
识记:(1)生产控制的作用;(2)生产控制的基本内容。
领会:(1)生产进度控制;(2)生产均衡性控制;(3)生产成套性控制;
(4)在制品控制。
应用:用差额推算法进行生产预计分析。

第三章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标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认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保证为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职责。本章要求应试者领会产品质量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关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保证体系与保证模式、认证制度、ISO9000系列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次重点)
识记:(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领会:(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2)全员的质量管理;(3)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全企业的质量管理;(5)多方法的质量管理;(6)标准化工作;
(7)理化计量工作;(8)质量信息工作;(9)质量责任制;
(10)质量教育工作。
(二)ISO9000系列标准(重点)
领会:(1)ISO9000系列标准的由来;(2)ISO9000系列标准的名称和内容;
(3)ISO9000系列标准的组成;
(4)ISO9000系列标准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的必要性。
(三)质量保持体系和保证模式(重点)
领会:(1)质量保证体系;(2)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3)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4)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
(5)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选择。
(四)认证制度(次重点)
识记:(1)认证制度;(2)产品质量认证;(3)质量体系认证;(4)认可。
领会:(1)认证制度的由来;(2)认证制度的内容;(3)实行质量认证制度的作用;(4)我国的认证制度;(5)认证的要素和类型;(6)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五)ISO9000系列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重点)
领会:(1)ISO9000系列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比较;
(2)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六)统计质量管理概述(一般)
识记:(1)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2)数据的概念;(3)数据的分类;
(4)母体与子样;(5)随机抽样;(6)频数、频率与概率;
(7)平均值与中位数;(8)极差与标准差;
(9)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的概念。
领会:(1)数据的波动与分布;(2)上述基本概念与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关系。
应用: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工序能力的分析和提高工序能力指数的途径。
(七)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重点)
识记:(1)分层法的主要作用;(2)排列图法的主要功能;
(3)因果分析图法的主要功能;(4)绘制直方图的目的;
(5)控制图的主要用途;(6)散布图法的主要功能;
(7)统计分析表法的主要作用。
领会:(1)分层法的概念;(2)排列图的概念;(3)因果图的概念;
(4)直方图的概念;(5)控制图的概念及分类;(6)散布图的概念;
(7)统计分析表的概念。
应用:(1)运用分层法进行综合分析;(2)排列图的绘制与分析;(3)直方图的绘制;(4)直方图的观察分析;(5)控制图的绘制。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要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分为: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认识和表述,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生产与作业管理》,施礼明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生产管理是一门涉及面比较广泛、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应考者在自学时除了认真阅读教材各章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领会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重点之外,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去机械制造企业去看一看,还应当从哲理角度上,把生活中的相关事例联系起来,即有些过程、概念可以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和理解。
本课程有一些基本方法,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应会应用。
2、本课程共2学分,助学学时应根据助学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应少于36学时。建议分配如下: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1 生产管理导论 10
2 生产计划与控制 13
3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标准 13
 合计 36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对应试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应试者把识记、领会与应用联系起来,着重培养和提高应试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领会点40%,应用占40%。
3、试题结构中,难易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但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6、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方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用于编制年度、季度生产计划和确定生产指标时用的生产能力是(    )
①设计能力    ②查定能力    ③现实能力    ④核定能力
(二)填空题:
基本生产过程代表着企业的                。
(三)名词解释题:
质量保证
(四)简答题:
简述生产管理的原则。
(五)计算题
设零件的尺寸要求为Φ20±0.023mm,随机抽样后计算所得子样的平均值 、S=0.007mm。试求工序能力指数,并对工序能力指数进行分析。
 

上一篇:2012年天津自考“生产管理”复习大纲 下一篇:2012年天津自考“施工企业会计”复习大纲

培训项目

今日焦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