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考试大纲
《电视采访》考试大纲
4.跟踪采访适用于哪些报道题材?
5.即席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6.同步采访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7.体验采访的目的是什么?
8.调查采访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9.电话采访引入屏幕有哪些形式?
10.话筒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11.航空采访对电视报道来说有什么益处?
12.演播室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13.卫星电视采访引入电视有什么优势?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四、 考核要求
(一) 具体的采访方式
1.识记:体验采访
2.领会: 不同采访方式的特点
3.应用:在训练中应用不同的采访方式
(二) 采访的技术手段
1.识记:
2. 领会:不同技术手段的采访
3. 应用: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采访
第十章 电视采访心理剖析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过程是双方彼此观察,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活动。采访过程中双方心理活动又是互相感应的。布雷迪说:“采访是一种取得信任并获得消息的质朴而自觉的科学。”(约翰·布雷迪: 〈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91页)取得信任是获得事实的前提,采访对象有真诚合作的心理才能打开心扉。作为主动访问者,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已的心理,又要探索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去接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本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记者在采访中的心理变化规律,在具体的采访中能不断把握、变化采访心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接近采访对象,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训练中去体会采访心理的调试。
二、 课程内容
1.采访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活动,是和人打交道。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流中心理沟通的学问,去接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进而获得所需的信息。
采访中人际交流心理的吸引因素有相似因素,具体是指交流双方的某些一致性,导致的互相吸引;需要因素,指双方需要和满足的途径有互补关系;对等因素,指双方评价对方的态度对等,相互尊重或自我暴露对等;强迫因素,指自身心理上不由自主被对方吸引;仪表因素,指通过举止神态,衣着等产生心理上的吸引力或排斥力;能力因素,是指记者个人能力特征,对采访对象的影响。
2.记者是采访活动的主体,面对采访对象和现场情景的一变化,记者耍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把握、调节好心理活动;
通过自信力、意志品格、应变能力和自我修养,把握好采访主动权。
3.记者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作心理分析。
4.掌握、构架起沟通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桥梁是采访成功的先决条件。“桥梁”包括寻找共同点、平等交流、情感交流、寻找适宜的时机和环境等。
三、 考核知识点
1.采访活动中人际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有哪些?
2.采访记者如何从心理上把握采访主动权?
3.影响采访对象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4.沟通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方法有哪些?在采访实践中如何运用?
四、 考核要求
(一) 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
1.识记: 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的几大因素
2.领会: 对等因素和相似因素
3.应用:心理因素在采访中的运用
(二)采访记者心理
1.识记:采访记者的心理内容
2.领会:
3.应用:记者心理在采访中的运用
(三)采访对象心理
1.识记:影响采访对象心理的因素
2.领会:个性特征影响
3.应用:在采访中体会采访对象心理
推荐教材:《电视采访》曾祥敏编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a) 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i. 关于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考试大纲和教材是相辅相成的,考试大纲中列出的内容都可以在教材当中得到细化内容。
ii. 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考核目标的设定主要是针对电视采访实践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技能之间,更加强调实践技能的掌握。
b)关于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拟对《电视采访》(曾祥敏编著)一书进行修订之后,出版新的教材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电视采访》叶凤英 赵书萍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c) 关于自学方法的指导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拓宽获得本专业知识的渠道,可以利用电视节目观摩、网站、论坛等丰富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