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考试大纲
2012年天津自考“土壤肥料学”复习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1】 课程代码:3140、4079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综合技术专业植物生产、园林与花卉方向重要专自考本科业基础知识课程之一,是一门体现农林教育特色,“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明确土壤、植物、肥料之间的养分关系,能够运用土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土的方法和措施,掌握经济合理用肥和科学施肥原理与技术措施。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土壤肥料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基本原理;
2、掌握土壤基本组成、性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深刻认识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4、根据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深刻理解因地制宜种植各种作物、果树、蔬菜与花卉的农艺措施;
5、掌握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及其合理利用,提高对土壤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6、掌握N、P、K、Zn、Mn、Fe等营养元素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及相应肥料性质和施用方法;
7、理解有机肥料的作用、性质,并掌握其制备、施用方法;
8、了解复合肥料的优缺点、掌握复合肥料的性质及合理施用;
9、根据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作用,结合土壤、植物营养特性,能综合掌握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10、具备土壤养分、灌水定额、计量施肥、配比施肥的基本计算技能;
11、熟练掌握土壤养分、肥料等农业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兼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性的学科。学好本课程,应以高中的课程知识为基础。同时学好土壤肥料学对理解和掌握各门栽培学的原理与技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 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土壤肥料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土壤肥料工作的任务,掌握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二)一般
理解: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岩石风化类型和风化母质类型、土壤矿物组成、土粒分级标准及不同粒级的组成和特性,理解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和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掌握不同岩石矿物对土壤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的影响和土壤质地的利用改良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土壤次生矿物;土粒分级标准;土壤质地分类
理解: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应用:根据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分析不同质地利用情况,并针对不良质地或质地剖面层次提出相应改良措施
(二)一般
识记:岩石的风化作用;成土的主要岩石种类;岩石风化作用类型;母质类型
理解:不同岩石矿物对土壤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的影响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土壤有机质组成、我国主要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变化,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和土壤腐殖酸的性质,并能根据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因素,提出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的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理解: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中的重要作用
应用:根据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和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计算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物质用量;根据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因素,分析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的综合措施
(二)次重点
识记: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对立过程;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经历的两个阶段
理解: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三)一般
识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类型;土壤腐殖质特点;土壤有机质的组成;腐殖酸的组成和性质、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
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土壤物理机械性内容及影响因素、土壤宜耕性内容,理解土壤孔状况与植物生长、土壤肥力的关系,理解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土壤物理机械性和土壤耕性的关系,掌握土壤容重的应用,土壤结构体类型及其改良措施和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土壤耕性的内容;土壤粘着性、粘结性、可塑性的概念;土壤压板的特点
理解: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及可塑性的影响因素;旱地最适宜耕作的时期的特点
(二)次重点
识记:土壤容重含义;土壤当量孔径与真空孔径的区别;土壤孔隙分级;土壤结构体类型
理解:土壤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应用:根据土壤容重,计算土壤重量及土壤中各种组分数量和每亩灌水定额等;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第四章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土壤水分的类型、性质及有效性、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土壤热量来源,掌握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及土壤水的运动,掌握土壤通气性机制、土壤空气与作物、果树、花卉生长的关系、土壤温度与作物、果树与花卉生长的关系,能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制定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应用:为了提高土壤肥力,综合分析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
(二)次重点
识记: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分类型和性质;相对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吸力特点;饱和流和不饱和流的特点;土面蒸发的三个阶段
理解: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征及吸水、脱水时变化情况
(三)一般
识记: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土壤通气性机制;土壤热量的来源
理解:土壤空气对作物、果树与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土温与作物、果树与花卉生长的关系
第五章 土壤胶体和土壤吸收性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土壤胶体种类和构造、土壤阴离子种类,掌握土壤胶体的特性、土壤吸收性能类型及特性,掌握土壤胶体的特性、影响交换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含义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阳离子交换能力影响因素;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顺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常见阴离子吸附大小顺序
理解:五种土壤吸收性能;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应用:根据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计算亩耕层所含各种阳离子的数量;依据交换性阳离子饱和度效应,判断其有效度大小,从而指导合理施肥
第六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掌握土壤酸度类型和土壤碱化度的概念、土壤缓冲性能及土壤酸碱度的调节措施;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因素、土壤酸碱反应对土壤肥力和植物、果树与花卉生长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土壤酸度类型;潜性酸度根源及表示方法;土壤碱化度和土壤缓冲性能概念
理解:土壤酸碱反应对土壤肥力和植物、果树与花卉生长的影响
应用:土壤酸碱度的调节措施
(二)次重点
识记:旱地土壤多数作物正常生长要求的Eh范围
理解: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第七章 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掌握土壤形成因素及成土过程、土壤剖面特征、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及土壤分布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次重点
识记:土壤形成因素;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剖面层次
理解:土壤主要成土过程;综合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二)一般
识记:土壤分类的目的;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
理解:我国土壤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以及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第八章 土壤资源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掌握肥沃土壤特征及培肥基本措施、土壤污染途径及防治措施、土壤资源评价的依据、原则和方法及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次重点
识记: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
应用:结合当地地力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培肥地力的基本措施
(三)一般
识记:土壤资源的含义;土壤资源评价的含义;土壤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和原则
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掌握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植物营养的临界期、施肥的基本原理和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养分归还学说要点;最小养分律的中心内容及意义;限制因子律的实际生产意义
理解: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的含义
(二)次重点
识记:土壤中养分向根的表面迁移具体方式;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的区别;养分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的区别
理解:叶部吸收营养的特点;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应用:如何有效地进行根外追肥
(三)一般
识记: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确定标准及必需营养元素种类
理解: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
第十章 氮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掌握氮肥的种类和性质、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形态及平衡、氮素营养特点及氮素缺乏与过剩症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品种;尿素中缩二脲危害及浓度要求;氮肥增效剂的特点
理解:各类主要氮肥在土壤中转化过程
应用:各种氮肥品种合理有效施用方法;提高氮肥利用率,应采取的综合措施
(二)次重点
识记:作物氮缺乏和过剩时表现症状;土壤中氮的形态
理解:植物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土壤中氮素平衡(着重分析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
第十一章 磷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掌握磷肥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植物吸收磷的形态、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及固定、磷素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磷肥的种类(按磷肥的溶解性大小);主要磷肥品种性质
应用:根据过磷酸钙在土壤中转化过程,应如何提高过磷酸钙肥效;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提高磷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二)次重点
识记:作物体内磷的分布;作物吸收磷的形态;磷素缺乏和过剩症状;土壤磷素的形态;土壤的固磷作用及其机制
理解:缺磷症状首先表现在下部老叶的原因
第十二章 钾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主要钾肥种类、性质和合理施用方法、钾素营养及在土壤中的转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钾肥主要种类、各种钾肥性质
应用:氯化钾与硫酸钾比较(从性质、在土壤中转化、施用等方面);合理施用钾肥,应考虑哪些因素
(二)次重点
识记:缺钾外形诊断;土壤钾素含量和形态
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和复合肥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形态及有效性、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及其施用方法、复合肥料含义、种类及其有效成分表示方法、复合肥料的优缺点和施用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各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形态及其分布;各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形态及有效性;各微量元素缺乏和中毒症状;各微量元素肥料主要种类、性质
应用: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
(二)次重点
识记:复合肥料的定义;复合肥料有效成分表示方法;复合肥料的主要种类、成分及特点
理解:复合肥料优点和缺点,如何改进其缺点
第十四章 粪尿肥和堆杂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有机肥料特点和作用、人粪尿和家畜粪尿的成分、性质、贮存和施用、厩肥和堆肥的积制及其施用、土杂肥种类和秸秆直接还田作用及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家畜粪的种类和性质;厩肥的积制方法;堆沤肥定义;堆肥的腐熟原理;获得优质堆肥的堆制条件;堆肥的堆制方法
理解:秸秆直接还田的作用
应用:家畜粪尿和厩肥的合理施肥技术;为了提高秸秆还田效果,应采取哪些措施;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要提倡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
(二)次重点
识记:有机肥料特点;人粪尿成分、性质;人粪尿贮存方法
理解:有机肥料的作用(作物营养和土壤肥力两个方面)
应用:提高人粪尿肥效的合理施用
第十五章 绿肥和菌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绿肥作物的种植方式,主要种类及其栽培利用要点和绿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菌肥的含义和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一般
识记:绿肥及绿肥作物的含义;绿肥作物主要种类;菌肥概念及主要种类
理解:绿肥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六章 施肥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大部分平衡施肥量估算方法、肥料增产效应曲线、施肥方式、肥料混合配比优缺点及配比原则、肥料混合的几种情况及肥料同农药混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肥料混合比例与计算方法、营养液配制方法及无土栽培意义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混合肥料优缺点;肥料配比混合的原则;举例说明肥料混合适当与否的几种情况;肥料同农药混用时应注意的事项;施肥方式三环节;基肥、种肥、追肥的含义
理解:基肥、种肥、追肥的意义和作用
应用:如何充分发挥基肥、种肥、追肥三种施肥方式的作用;根据肥料分析式、三要素比例来计算混合肥料各组分的含量,并提出相应配制方法
(二)次重点
识记:养分平衡施肥估算法的定义及公式;肥料利用率的概念
理解: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应用:作物计划产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施肥量的计算
(三)一般
识记:无土栽培的方法;目前采用基质种类
理解:营养液配制管理;无土栽培的优点
第三部分 实践环节
土壤肥料学实验课是学习土壤肥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方面。通过实验课以巩固和加深课堂理论,训练基本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考生学会土壤样品的采集和采来样品的制备。
二、考核的内容
(一)知识点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二)主要操作内容
1、采集土样
2、处理土样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一)考核环境
1、实验仪器:铁铣,取土钻,尺,塑料布,铅笔,标签,搪瓷盘,样本瓶,瓷研钵,1mm、0.25mm土壤筛
2、实验试剂:土壤
(二)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各项实验,均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每个实验按考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定出形成性成绩,全部实验平均成绩占本实践考核总成绩的60%。学期结束前(12月下旬至1月中旬),对考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已完成的全部实验项目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任一个实验项目,现场完成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最后将形成性考核成绩(占60%)与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汇总评出最后成绩。(每个实验的实际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以7:3的比例评定。)
实验二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考生掌握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步骤。
二、考核的内容
(一)知识点
1、钼蓝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磷
2、掌握反应条件
(二)主要操作内容
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磷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一)考核环境
1、实验仪器:250ml三角瓶,100ml量筒,定量滤纸,漏斗,10ml移液管,50ml容量瓶,洗瓶,坐标纸,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振荡器
2、实验试剂:土壤样品,1mm筛风干样
(二)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各项实验,均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每个实验按考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定出形成性成绩,全部实验平均成绩占本实践考核总成绩的60%。学期结束前(12月下旬至1月中旬),对考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已完成的全部实验项目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任一个实验项目,现场完成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最后将形成性考核成绩(占60%)与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汇总评出最后成绩。(每个实验的实际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以7:3的比例评定。)
实验三 过磷酸钙有效磷的测定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考生应掌握肥料分级方法,熟练掌握肥料有效磷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步骤。
二、考核的内容
(一)知识点
1、有效磷的测定
2、肥料分级
(二)主要操作内容
钒钼黄比色法测定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的测定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一)考核环境
1、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振荡器,250ml容量瓶,100ml量筒,定量滤纸,漏斗,1ml或2ml移液管,50ml容量瓶,洗瓶,坐标纸
2、实验试剂:过磷酸钙样品,2%柠檬酸,钒钼酸铵显色剂
(二)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各项实验,均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每个实验按考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定出形成性成绩,全部实验平均成绩占本实践考核总成绩的60%。学期结束前(12月下旬至1月中旬),对考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已完成的全部实验项目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任一个实验项目,现场完成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最后将形成性考核成绩(占60%)与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汇总评出最后成绩。(每个实验的实际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以7:3的比例评定。)
实验四 铵态氮肥含氮量测定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考生应掌握铵态氮肥含氮量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步骤。
二、考核的内容
(一)知识点
1、甲醛法测定铵态氮肥含氮量的测定
2、甲醛法测定时的条件
(二)主要操作内容
用甲醛法测定铵态氮肥含氮量的测定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一)考核环境
1、实验仪器:200~250ml三角瓶,50ml量筒,50ml碱式滴定管
2、实验试剂:肥料样品((NH4)2SO4或NH4Cl),0.5N NaOH标准溶液,0.1N NaOH,0.1N H2SO4,甲基红指示剂,酚酞指示剂,18%中性甲醛
(二)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各项实验,均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每个实验按考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定出形成性成绩,全部实验平均成绩占本实践考核总成绩的60%。学期结束前(12月下旬至1月中旬),对考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已完成的全部实验项目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任一个实验项目,现场完成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最后将形成性考核成绩(占60%)与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汇总评出最后成绩。(每个实验的实际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以7:3的比例评定。)
第四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土壤肥料学》 王荫槐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2年版
参考教材:《土壤学》 褚达华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1年版
《植物营养与施肥》 王淑敏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1年版
《花卉学》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年1月第1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其中理论课4学分,实践课1学分【2】。建议总助学90学时,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绪论 4
一 土壤矿物质 5
二 土壤有机质 4
三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4
四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5
五 土壤胶体和土壤吸收性能 4
六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4
七 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 4
八 土壤资源利用 4
九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5
十 氮肥 5
十一 磷肥 4
十二 钾肥 4
十三 微量元素肥料和复合肥料 4
十四 粪尿肥和堆杂肥 4
十五 绿肥和菌肥 4
十六 施肥技术 4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
实验二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4
实验三 过磷酸钙有效磷的测定 5
实验四 铵态氮肥含氮量的测定 5
合 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分为 和 。
(二)单项选择题:
土壤胶体所特有的吸收性能是( )
①生物吸收性能 ②物理化学吸收性能
③机械吸收性能 ④化学吸收性能
(三)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①钾 ②铜 ③钼 ④磷 ⑤铁
(四)名词解释:
土壤的固磷作用
(五)判断题:
土粒的当量直径是土粒的真实直径。( )
(六)简答题:
简述土壤质地改良措施。
(七)论述题: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综合分析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
(八)计算题:
某耕层土壤厚度20cm,容重1.18g/cm3,含水量为8%,欲使耕层含水量达到25%,则亩灌水定额为多少m3?(安全系数为1.5)
【1】:根据津考办高发(2009)12号文件通知,自2010年起本课程名称调整,其中实践课名称由土壤肥料学(实验)调整为土壤肥料学(实践)。本大纲已做了相应的调整。
【2】:根据津考办高发(2009)12号文件通知,自2010年起本课程学分调整,其中土壤肥料学由5学分调整为4学分,土壤肥料学(实践)由0学分调整为1学分。本大纲已做了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