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资料箱

企业管理制度精要 - 第八章 8.3.4 生产准备于组织管理制度

时间:2016-05-06 来源:无忧自考网 责任编辑:txj

见表8—6。

175页 表8—6.jpg

【适用范围】  本制度首先适用于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系统,尤其是生产管理职能部门
要遵守这项管理制度。牵头抓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生产过程劳动组织的设计工作。取得
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配合,本制度页适用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按照这一制度的规定,做好
自身承担的生产准备或技术准备工作。各职能部门相互支持,使生产准备和组织管理制
度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制度保障作用。


【职责范围】

    1.生产准备与组织管理制度和生产管理部门为主负责制定.并贯彻执行;

    2.其他涉及生产准备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各自承担制定应负责的生产准备或
  技术准备的管理制度,生产管理部门配合与参加协调。

【生产准备与组织管理制度的内容】

    1.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是对有关劳动定额的种类、形式选择制定和审定以及贯彻执行、修
  改等工作所作出的规范准则和制度安排.
     劳动定额是科学地组织员工生产劳动.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的重要依据.是生产管理的
  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了使这一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以保证
     劳动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
  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利用程度的反
  映,又足劳动力分配和使用所规定的计划指标的依据。劳动定额工作是科学地组织生产、
  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劳动定额科学化.合理化,才能推动管理组织、生产组织、劳动组
  织高效化。

    围绕劳动定额工作建立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劳动定额的形式和种类的选择制度。

    劳动定额有四种形式,即工时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服务定额,这些定额都有
一定的使用范围。要根据企业车间、工段的不同生产类型分别选用。其中工时定额和产量
定额是最基本的两种形式。工时定额主要通用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或车间:产量定
额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或车间。看管定额主要适用于机械工业企业的多机床管
理和纺织企业的多设备看管。
    劳动定额种类选择。劳动定额出于适用范围、批准权限、使用期限、制定对象及用途
不同,需要对定额种类加以选择。
    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和作用分为四种定额,即现行定额、计划定额、不变定额、设计定
额。应根据用途选择定额种类。
    按适用范围和使用期限划分.可分为有关中央主管部门或专业硒编制的定额、地方补
充的劳动定额、企业自身制定的定额、一次性定额、典型零件定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
深入,前两种定额已失效。主要应从后三种定额中选择。企业应根据同行先进企业的定额
水平.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身需要的定额。

    (2)劳动定额制定工作的管理制度。

     ① 确定劳动定额制定的要求和水准。
          总的要求是:全、快、准。

     全:是指工作范围的要求,凡是在企业内必需的和可计量的劳动,都应有定额,应制定
出定额。
     快:指定额制定工作时间上的要求。定额是工人干活的依据,必须赶在工人干活之前
制定好定额。
     准:指定额工作质量上的要求,即定额水平要先进合理,“准”是关键,定额水平先
进·才有挑战性、激励性;小先进,就失去了制定定额的意义。
     ②劳动定额的“先进合理”是指制定的劳动定额要在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所
提高.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大多数职工可以达到。部分先进职工可以
超过,少数后进工人也能够接近甚至达到的水平。
     做好定额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是制定定额必须有科学依据。要依据设计文件,工艺条
件、质量标准等有关资料.包括参考过去完成定额的统计资料。二是要总结和推广节约劳
动的先进经验.挖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保证定额水平的先进性。  三是要保证相同工
种定额的统一和不同工种定额的平衡,解决好不同生产单位、不同产品之间定额水平的
平衡。
     ③劳动定额制定方法的选择。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
     经验估计法,这是裉据参加估工的人员凭各自的生产实践经验.确定工时定额的
一种方法。适用于手工操作比重大、缺乏定额统计资料的企业选择。
     统计分析法。这是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品(或零件、工序)的实际工时消耗
和完成定额的统计资料,分析当前生产条件的变化来确定定额定额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统计资
料比较齐全的企业,这种方法有比较好的依据,制定科学,比较切合实际。
     技术测定法。这是建立在操作力法合理化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
工艺方法.对组成定额的各部分时间进行实地观测或分析计算制定定额的一种方法。这种
方法先进、科学、合理,定额水平先进、可靠。
     中小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手工操作比重大.制定劳动定额也缺乏经验.可
先采用前两种力法制定劳动定额,待条件成熟,再采用第三种方法。
     ④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原则。
     劳动定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坚持以
下原则:加强领导、坚持改革:先进管理、实事求是、适当集中、分级管理:专群结合、
以专为主,技经结合,相互促进。
     ⑤劳动定额的贯彻和修改。
     一套新劳动定额一经确定.应该积极贯彻执行,以发挥劳动定额对生产和管理工作的
指导作用。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及时将劳动定额下达到班组和个人,井采取有
效的技术组织措施促进劳动定额的实施,同时加强对劳动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统计和分
析工作,为以后修改定额提供依据。
     劳动定额一经制定会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以发挥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但  
在执行一段时间后,不少先进工人会打破现行的劳动定额,生产技术条件也会发生很大变
化,使现行劳动定额的水平失去原有的先进性。因此要注意适时修改。生产稳定的企业要
考虑一年修改一次:生产不稳定的企业可考虑半年修改一次。


    2.劳动组织工作管理制度

    (1) 建立劳动组织管理制度的目的。企业劳动组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组织
形式的选择,解决好劳动过程中员工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二是科学地组织人们进行劳动,
做好定员工工作,合理使用劳动力。建立和健全劳动组织工作的管理制度。对以上两项工作
进行规范,做好制度安排,目的在于从企业实际出发.尽可能采用适合的、先进的劳动组
织形式,处理好劳动中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一降,不断提高劳动生
产率。
    (2) 劳动组织工作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劳动组织形式分析与选择管理制度。
     这项管理包括两项内容:劳动者的空间组织形式分析与选择、劳动者的时间组织形式
分析与选择。
     ——劳动者的时间组织形式分析与选择工作制度。
      劳动组织首先要解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结合,他们的分工与协作采取什么组织
形式,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系统。劳动组织足与生产过程组织相配套的.车间、工
段、班组采用什么生产过程组织(简称生产组织.这要解决生产设备按生产工艺艺路线的要
求如何布置)。总的来说,有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组织相配套,
     生产组织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对象专业化生产组织和工艺专业化生产组织,与之配套
的劳动组织形式也划分为别象专业化劳动组织与工艺专业化劳动组织。
     对象专业化劳动组织,即车间、工段、班组内的生产设备按对象专业化,即按工艺路
线要求配备。布置了不同的生产设备,相应地就需配备不同工种的工人进行劳动,这些工
人按工艺路线的要求进行分工与协作.完成某种产品、部件或零件的加工任务。
     工艺专业化劳动组织,即车间、工段、班组内的也产按工艺专业化的要求,配备相同工
艺的同种设备,相应地配备同工种的工人进行相同工艺的劳动,即完成相同工艺的加工任务。
     劳动组织空间组织管理制度必须与生产组织管理制度相配套,在选择好劳动空间组织
形式之后,应地对多工人的劳动和分工协作责任做出制度安排。
     劳动组织形式的工作主要应放在工作地组织和作业班组工作外。安排好工作地组织
内、作业班组内劳动者之问的分工与协作。
     ——劳动者的时问组织形式分析与选择工作制度。
     主要解决劳动者上班工作时间的安排形式,也叫工作轮班组织形式。车间、工段、班
组的生产类型与生产任务状况不同.时间组织彤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单班制生产
    ·两班制生产
    ·三班制生产
    ·四班三运转生产
     单班制与两班制生产这两种时间组织形式.主要用于生产可以间断的企业,如机械加
工、装配行业。
     三班制生产这种时间组织形式.主要用于生产不能间断的高度连续化牛产的企业,如
冶金、化工行业。
 

     四班运转生产,这种时间组织形式主要供煤矿、纺织行业选择。
     多班制生产要求制定好交接班的管理制度和轮班休息的管理制度。

     ②定员编制工作管理制度。

     —— 定员编制:就是确定用人标准或人员定额。生产管理部门可根据既定的产品方向
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生产管理部门和车间、工段、
班组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

     —— 定员的目的:保证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对人员的需要.合理配备人员,节约使用
劳动力,实现满负荷、高效率。

     —— 定员范围:主要包括生产主管部门、分厂、车间、工段、班组从事生产、技术、
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生产工人、辅助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生产
系统的定员总数中分为两大部分,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人员为直接生产人员。从事管理和
服务工作的人员为非直接生产人员。两大部分人员都是不可缺少的。定员时.要合理地确
定他们的比例关系,总的要求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既要合理分工,发挥劳
动者的专长,又要防止分工过细,相互扯皮、忙闲不均等现象。

     ——定员的原则。定员工作的核心就是定员水平要坚特先进合理的原则。“先进”就
是要贯彻高效率、满负荷和充分利用工时的原则。在同行中和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的企业
对比.或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进行比较,生产(工作)任务完成得好,用人相对地少,
劳动效率高,“合理”就是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各类人员的比例适当,
各项工作都有人专做,而不是无人负责。先进合理的定员应该建立在先进的组织机构、先
进的生产技术、合理的劳动组织、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的基础上。

     —— 选择恰当的定员方法,计算定员人数的基本依据是计划期的总工作量和-个人的
工作效率。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员,可供选择的定员方法有:

     ·劳功效率定员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
工种。
     ·设备定员法。这是根据设备的数量和工人的看管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看管
定额是工人在单位时间内(轮班、小时)应同时看管的设备数管。这种定员方法适用于以
机器操作为主的工种,特别是实行多机床看管的工种。
     ·按岗位定员法。这是根据工作岗位的多少、各岗位的工作量、工人的劳动效率、开
动队伍次数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所需定员人数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看管设备或装置
的工种,也适用于无法按劳动定额计算定员的辅助生产人员和服务人员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一方法主要用于确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
术人员的定员。
     ·按比例定员法。这是根据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的总数的比例来计箅非直接生产人
数和部分辅助生产人员的定员方法。
      —— 加强对定员编制工作的管理.提高对定员工作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对本企业各
车间、工段、班组的各种岗位作出合理的定员,适当安排和合理使用劳动力,提高定员工
作水平。努力做到增产不增人或减人。随着技术水平和组织水平的提高,适时地动态调整
定员,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上一篇:企业管理制度精要 - 第十章10.1 运输管理概述 下一篇:企业管理制度精要 - 第八章 8.3.5 生产控制管理制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培训项目

今日焦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