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考试大纲

2012年湖北自考《旅游美学》复习大纲

时间:2016-05-06 来源:无忧自考网 责任编辑:txj

课程名称:旅游美学                      课程代号:06125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自考本科要求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旅游文化素质;树立“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的理念;培养学生用旅游文化学和旅游美学的观点分析、解决旅游经营管理与旅游开发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化、旅游文化与旅游审美的基本概念;理解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文化分析原理,旅游经营接待地文化构建;掌握旅游消费行为文化、旅游审美文化、风景审美与鉴赏以及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雕塑艺术文化、书画艺术文化、中国传统音乐、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文化的审美与鉴赏等基本知识;并适当补充讲授三峡旅游文化知识。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化的成因、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掌握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
l、重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文化的特征。
2、难点:文化的结构、文化的成因。
3、学习应注意:广泛阅读文献资料,加深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和类型
第三节 文化的成因及基本特征
第四节 文化的基本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化的等级序列;
2、文化的不同分类
3、文化的要素及结构;
4、文化的成因;
5、文化的功能。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文化的等级序列、文化的不同分类、
2、领会:文化的概念、功能。
3、简单应用:文化的要素及结构。
4、综合应用:文化的成因。
第二章 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内涵,理解旅游的文化属性。
l、重点:旅游文化的概念
2、难点:旅游的文化属性
3、学习应注意:将所学与旅游业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思考,以加强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旅游的文化属性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旅游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2、旅游文化的特性与功能;
3、旅游的文化属性;
4、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
5、旅游文化的研究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旅游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旅游文化的特性与功能;
2、领会: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旅游介体的文化属性,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
3、简单应用:旅游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旅游审美文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旅游审美文化的类型;掌握旅游审美构成,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理解中国传统的旅游审美思想、旅游审美文化的时空差异。
l、重点: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中国传统的旅游审美思想、旅游审美文化的空间差异。
2、难点: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中国传统的旅游审美思想。
3、学习应注意:要加强课外文献的阅读,以增强对所学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旅游审美构成与旅游审美活动特征
第二节 旅游审美文化的类型特征
第三节  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
第四节 中国传统的旅游审美思想
第五节 旅游审美文化的时空差异
三、考核知识点
1、旅游审美活动特征;
2、旅游审美文化的类型特征;
3、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
4、中国传统的旅游审美思想;
5、旅游审美文化的时空差异。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2、领会:旅游审美文化的类型特征;
3、简单应用:中国传统的旅游审美思想;
4、综合应用: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旅游审美文化的时空差异。
第四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风景美的形态,认识其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进而掌握观赏风景美的方法,理解中西山水文化审美的差异。
l、重点:风景美的特征,风景观赏要领,中西山水文化审美差异。
2、难点:风景观赏要领。
3、学习应注意: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还要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风景审美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风景美的类别
第二节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质
第三节 风景审美方法
第四节 中西山水文化审美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1、风景美的类别;
2、自然景观的审美特质;
3、风景审美方法;
4、中西山水文化审美比较。
四、考核要求
1、识记:风景美的类别;
2、领会:自然景观的审美特质;
3、简单应用:风景审美方法;
4、综合应用:中西山水文化审美比较。
第五章  中国古典园林与审美观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园林的分类、园林游览与鉴赏方法,掌握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园林要素及其审美特征、园林构景手法与审美,理解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差异。
l、重点:园林要素及其审美特征、园林构景手法与审美。
2、难点:园林要素及其审美特征、园林构景手法与审美。
3、学习应注意: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还要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园林审美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概述
第二节 园林要素及其审美特征
第三节 园林构景手法与审美
第四节 园林游览与鉴赏方法
第五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概述;
2、园林要素及其审美特征;
3、园林构景手法与审美;
4、园林游览与鉴赏方法;
5、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中国园林的分类、园林要素;
2、领会: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园林要素的审美特征;
3、简单应用:园林构景手法与审美;
4、综合应用:园林游览与鉴赏方法、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
第六章  中国传统建筑与审美观赏     学时5+1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统建筑的形式特征与审美特征,掌握其审美价值,理解传统建筑在旅游中的意义、中西传统建筑风格上的主要差异。
l、重点: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
2、难点: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与欣赏。
3、学习应注意:(1)要多阅读有关文献,加深认识;(2)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还要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园林审美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统建筑与旅游
第二节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与欣赏
第四节 中西传统建筑艺术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1、古城建筑、宫廷建筑、陵园建筑、寺庙建筑、石窟建筑、古塔建筑、桥梁建筑、民间建筑等的基本知识;
2、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群体组合与布局特征、装饰色彩、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审美特征;
3、中西传统建筑艺术在材料与结构、布局与色彩、理念与价值、美感效应等方面的比较。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古城建筑、宫廷建筑、陵园建筑、寺庙建筑、石窟建筑、古塔建筑、桥梁建筑、民间建筑等的基本知识;
2、领会: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群体组合与布局特征、装饰色彩、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审美特征;
3、简单应用:中西传统建筑艺术在材料与结构、布局与色彩、理念与价值、美感效应等方面的比较。
4、综合应用:中西传统建筑的综合比较。
第七章 中国雕塑艺术与审美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雕塑的形式特征与审美特征,理解雕塑在旅游中的意义,掌握其审美价值与鉴赏方法。
l、重点:中国雕塑的主要形式与美学特征,雕塑艺术的鉴赏方法,中西雕塑文化进行比较。
2、难点:雕塑艺术的鉴赏方法。
3、学习应注意:(1)要多阅读有关文献,加深认识;(2)要注意与宗教文化结合起来考察中国雕塑的艺术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国雕塑与旅游
第二节 雕塑的艺术特点与形式
第三节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成就
第四节 中国雕塑的美学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
1、雕塑的形式;
2、雕塑的构成要素与艺术特点;
3、中国传统雕塑在陶俑、陵墓雕刻、佛教造像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4、中国雕塑所具备的纪念性、象征性、装饰性、假定性、类型化、群体性与程式化、与环境融合等特征;
5、雕塑艺术的鉴赏方法;
6、中西雕塑文化在艺术地位、审美追求、雕塑材料、雕塑技法、题材样式、形体刻画、艺术技巧等方面的差异。
四、考核要求
1、识记:雕塑的形式;
2、领会:雕塑的构成要素与艺术特点,中国传统雕塑在陶俑、陵墓雕刻、佛教造像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中国雕塑所具备的纪念性、象征性、装饰性、假定性、类型化、群体性与程式化、与环境融合等特征;
3、简单应用:雕塑艺术的鉴赏方法;
4、综合应用:中西雕塑文化在艺术地位、审美追求、雕塑材料、雕塑技法、题材样式、形体刻画、艺术技巧等方面的差异。
第八章 中国书法艺术与审美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书法艺术在旅游中的地位,掌握书体种类的特征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而掌握其审美价值与鉴赏方法。
l、重点:中国书体种类与审美特征;中国书法的鉴赏要领。
2、难点:中国书法的鉴赏要领。
3、学习应注意:多实践、多欣赏,通过审美实践来提高鉴赏水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书法与旅游
第二节 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体现
三、考核知识点
1、知名的书法旅游景点;
2、主要书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3、历代著名的书法家及其艺术特色;
4、中国书法艺术在线条美、结体与布局的美、形与神的美、墨法美、意境美、情的美等方面的审美体现;
5、中国书法艺术的鉴赏要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知名的书法旅游景点,主要书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演变、历代著名的书法艺术
2、领会:中国书法艺术在线条美、结体与布局的美、形与神的美、墨法美、意境美、情的美等方面的审美体现;
3、简单应用:中国书法艺术在法度、笔力、形象、气韵等方面的鉴赏要领;
4、综合应用:书法艺术的综合鉴赏。
第九章 中国传统绘画与审美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绘画艺术在旅游中的地位、中西绘画艺术差异,理解中国绘画艺术种类与审美特征,掌握其审美价值与鉴赏方法。
l、重点:中国绘画艺术种类与审美特征;中国画的鉴赏方法。
2、难点:中国画的鉴赏方法。
3、学习应注意:多实践、多欣赏,通过审美实践来提高鉴赏水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国画概述
第二节 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西绘画艺术风格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国绘画历史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2、中国画的种类;
3、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
4、中国画的综合审美特征;
5、中西绘画艺术风格在艺术追求、绘画语言、构图或章法布局、绘画形式、绘画题材等方面的差异。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绘画历史成就及其代表人物、中国画的种类
2、领会: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
3、简单应用: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4、综合应用:中西绘画艺术风格在艺术追求、绘画语言、构图或章法布局、绘画形式、绘画题材等方面的差异。
第十章 中国传统音乐与审美欣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与审美特征、传统民歌的地域特征、中西音乐艺术的差异,掌握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方法。
l、重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方法,中西音乐艺术风格的主要差异。
2、难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方法。
3、学习应注意:多实践、多欣赏,通过审美实践来提高鉴赏水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音乐与人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及传统音乐的分类
第三节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欣赏
第四节 传统民歌的地域特征与音乐分区
第五节 中西音乐文化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1、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与人的关系;
2、传统音乐的分类;
3、音乐的审美要素;
4、传统民歌的地域特征;
5、中国汉族的音乐分区;
6、传统音乐的审美欣赏。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传统音乐的分类;
2、领会: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与人的关系、音乐的审美要素;
3、简单应用:传统民歌的地域特征、中国汉族的音乐分区;
4、综合应用:传统音乐的审美欣赏。
第十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与审美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菜点美的构成要素、中国的酒文化与茶文化、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掌握各类菜点及四大菜系的美学特征,理解中国饮食的审美价值。
l、重点:中国菜点之美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四大菜系各自的风格特点,酒文化与茶文化的鉴赏。
2、难点:酒文化与茶文化的鉴赏。
3、学习应注意:饮食文化的地域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审美的构成要素分析
第三节 各种菜点的美学风格及其特色
第四节 中国酒文化鉴赏
第五节 中国茶文化鉴赏
第六节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三类食品、四大菜系、五道程序,中国名酒、中国名茶;
2、领会:中国饮食文化的两大观念、三大原则、四大习俗、四大习俗、十美风格;
3、简单应用:茶文化的核心——茶艺与茶道;
4、综合应用:中西饮食文化之差异。
第十二章 宗教文化与旅游审美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宗教与旅游的关系,理解宗教文化的本质、基本功能,掌握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的基本教义与旅游审美方法。
l、重点: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文化的基本功能,四大宗教基本教义与旅游审美方法。
2、难点:四大宗教基本教义与旅游审美方法。
3、学习应注意:中国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文化之异同。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宗教文化与旅游
第二节 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基督教文化与旅游审美
第四节 伊斯兰教文化与旅游审美
第五节 佛教文化与旅游审美
第六节 道教文化与旅游审美
三、考核知识点
1、四大宗教的基本教义、宗教仪式与节日、戒律与忌讳;
2、宗教的涵义与本质、宗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主要原因;
3、宗教建筑艺术与审美。
4、著名佛教道、教景观及其审美要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四大宗教的基本教义、宗教仪式与节日、戒律与忌讳;
2、领会:宗教的涵义与本质、宗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主要原因;
3、简单应用:宗教建筑艺术与审美。
4、综合应用:著名佛教道、教景观及其审美要领。
第十三章 中国地域文化旅游赏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化区域划分的原则,理解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中国16大文化区的文化特色、地域特征与赏析内容。
l、重点:中国16大文化区的地域特征。
2、难点:中国16大文化区的地域特征的成因。 
3、学习应注意:结合第1章内容分析各文化区文化特色的成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燕赵、秦晋、中原、齐鲁文化区
第二节 荆楚、巴蜀、两淮、吴越、鄱阳文化区
第三节 闽台、岭南、云贵文化区
第四节 关东、草原、西域、青藏文化区
三、考核知识点
1、各文化区的典型文化现象。
2、各文化区的文化地域特色。
3、各文化区地域特色的成因分析。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各文化区的典型文化现象。
2、领会:各文化区的地域特征。
3、简单应用:各文化区地域特征的成因分析。
第十四章 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需要,理解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领域,掌握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外化方法、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方略。
l、重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外化方法,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方略。
2、难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方略。
3、学习应注意:理论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需要
第二节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外化
第三节 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 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方略
三、考核知识点
1、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需要;
2、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外化;
3、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领域;
4、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方略。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领域;
2、领会: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需要;
3、简单应用: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外化的途径;
4、综合应用: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方略。
第十五章 旅游接待地文化的影响与调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对接待地文化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理解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作用机理和可持续旅游的概念,掌握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l、重点:接待地发展中的文化调适、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2、难点:接待地发展中的文化调适、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
3、学习应注意:理论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旅游接待地文化的影响与调适
第二节 旅游接待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调适
第三节 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
第四节 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三、考核知识点
1、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作用机理;
2、旅游对接待地文化的积极影响;
3、旅游对接待地文化的消极影响;
4、接待地社会文化变迁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分析;
5、接待地发展中的文化调适;
6、对接待地文化变迁应持正确态度。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可持续旅游;
2、领会: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作用机理;
3、简单应用:旅游对接待地文化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接待地社会文化变迁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分析;
4、综合应用:接待地发展中的文化调适、对接待地文化变迁应持正确态度。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有关术语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列出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章也规定了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列出了本章所有应考核的知识点;自学要求提出了学习本章内容应达到的最终学习目标,并指出该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学习应注意的问题;考核目标则规定对各知识点及知识点涵盖的小知识的学习应达到的具体的行为目标,即对各知识点及知识点涵盖的小知识的学习应达到的何种认知能力层次。
明确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核知识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教材
指定教材:曹诗图主编《旅游文化与审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版。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考试方法的说明:本课程一律采用闭卷笔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题型结构的说明: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审美鉴赏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5%;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难度结构的说明:试题难易度结构~般可分为较易、中等难度、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较易占30%;中等难度30%;较难30%;难1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一般重点内容占5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20%。
4.计分方法的说明: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为合格。
四、自学方法指导
1.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本课程内容涉及旅游法原理与实务的各个方面,知识范围广泛,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有的还有相对独立性。自学应考者应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名词,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弄懂基本方法内涵:其次,要认识各章之间的联系,注意区分相近的概念和相类似的问题,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把学习旅游文化、审美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自学应考者在学习理论、方法、知识的同时,要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审美鉴赏。
3.重视中西文化与审美的差异,密切结合实际进行比较分析。自学应考者应重视课程的各章节内容中中西的比较,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更深刻地领会教材的内容,提高自己审美欣赏水平。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的歧路。
4.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文化概述 3
第二章 旅游文化 3
第三章 旅游审美文化 2
第四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2
第五章 中国古典园林与审美观赏 8
第六章 中国传统建筑与审美观赏 8
第七章 中国雕塑艺术与审美鉴赏 6
第八章 中国书法艺术与审美鉴赏 4
第九章 中国传统绘画与审美鉴赏 4
第十章 中国传统音乐与审美欣赏 4
第十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与审美鉴赏 6
第十二章 宗教文化与旅游审美 6
第十三章 中国地域文化旅游赏析 6
第十四章 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分析 4
第十五章 旅游接待地文化的影响与调适 4
合  计 72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茅台酒的香型是
A、浓香型  B、清香型  C、酱香型  D、米香型
二、名词解释题
2.比德说
三、简答题
3.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
4.中西山水审美文化有何差异?
五、审美鉴赏题
5.请从书法艺术鉴赏要领的各个角度分析这幅书法作品:
 
 

上一篇:2012年湖北自考《薪酬管理》复习大纲 下一篇:2012年湖北自考《网页设计与制作》复习大纲

培训项目

今日焦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