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 > 考试大纲

2012年黑龙江自考计算机教育(独本)“计算机教学法”复习大纲

时间:2016-05-06 来源:无忧自考网 责任编辑:txj

计算机教学法考试大自考本科纲
(课程代码 7839)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计算机教学法》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应考者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概况及趋势;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内容;中学信息技术学习理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学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研究等内容。
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初步、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应考者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掌握有关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初步、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的教学的特点和适用的教学方法,使考生学会应用先进的教学理论,以便更好地从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从近年来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来阐述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的意义,以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意义
    第2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内容
    第3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意义。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意义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 文献研究法
      2.2 教学科研法
      2.3 调查研究法
      2.4 研究交流法

 


第二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了解“计算机文化论”和“计算机工具论”两种观点,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熟练掌握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本章的重点是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计算机文化论
    第2节  计算机工具论
    第3节  信息技术教育
    第4节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信息技术教育,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2.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 现代性特点
      2.2 实践性特点
      2.3 工具性特点
2.4 应用性特点


第三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2000年11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定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了解选择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了解“操作系统简介”、“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数据库初步”、“程序设计方法”、“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的教学建议。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的教学建议。
本章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简介”、“程序设计方法”、“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的教学建议。难点为对“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第2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
    第3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1.1 高中阶段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
      2.1 选择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建议,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3.1 “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建议
      3.2 “操作系统简介”的教学建议
      3.3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的教学建议
      3.4 “程序设计方法”的教学建议
      3.5 “数据库初步”的教学建议
      3.6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教学建议
      3.7 “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的教学建议
      3.8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的教学建议


第四章  中学信息技术学习理论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学习理论,从而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行为主义理论的几位代表人物及他们关于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了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几位代表人物及他们关于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重点掌握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及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我国古代的学习理论
    第2节  行为主义理论
    第3节  认知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行为主义理论,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1.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2.认知理论,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2.2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第五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领会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原则,以便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贯彻这些原则,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本章的难点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2节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3节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第4节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的原则
    第5节  循序渐进原则
    第6节  直观性原则
    第7节  巩固性原则
    第8节  量力性原则
    第9节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 教师主导作用
      3.2 学生主动性(主体作用)
    4.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的原则,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 知识
      4.2 智力
      4.3 知识与智力相结合
    5.循序渐进原则,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5.1 为什么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5.2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
    6.直观性原则,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6.1 什么是直观性原则
      6.2 直观教学有哪些教学手段


第六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必须是遵循教学论的一般要求,又要遵循中学信息技术本学科的要求。本章将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组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等方面来阐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本章重点是掌握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类型和结构,难点是理解启发式教学法和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组织
    第2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概述
    第3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组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类型
      1.2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结构
      1.3 备课与教案
      1.4 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
    2.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要求达到“识记”层次,其中启发式教学法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2.2为什么提倡启发式教学法
    3.如何提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1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素养
      3.2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
      3.3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结构


第七章  中学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培养他们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学会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章的重点是能力的概念、操作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难点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能力的概念
    第2节  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能力的概念,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能力的结构
    2.能力的培养,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 为什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2.2 操作能力的培养
      2.3 自学能力的培养
      2.4 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第八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教学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达到如下要求: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和特点;了解教学中的考察与考试环节;了解试题命题的原则和类型;掌握试题的难度。
   本章重点是掌握试题命题的原则和类型;了解命题的几种类型;难点是如何掌握试题的难度。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概述
    第2节  教学中的考察与考试
    第3节  试题命题的原则
    第4节  命题的几种类型
    第5节  评价试题的指标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概述,达到“识记”层次。
      1.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
      1.2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特点
    2.教学中的考察与考试,达到“识记”层次。
      2.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考察方法
      2.2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考试
    3.试题命题的原则,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1 目的性原则
      3.2 科学性原则
      3.3 难度适当原则
      3.4 遵循“指导纲要”原则
    4.命题的几种类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 选择题
      4.2 填充题
      4.3 判断题
      4.4 编程题
      4.5 上机操作题
    5.评价试题的难度,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5.1 试题的难度
      5.2 试卷的难度
 

第九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是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的过程
    第2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的过程,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中学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
      1.2 中学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
      1.3 中学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论证
      1.4 中学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成果鉴定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1 教学科研的观察法
      2.2 教学科研的调查法
      2.3 教学科研的实验法
      2.4 教学科研的经验总结法


第十章  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撰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撰写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是展示教学科研成果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要形式,是教学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对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特点、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基本格式和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撰写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章重点是了解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特点和意义,难点是要求掌握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基本格式。
(二)课程内容
    第1节  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特点
    第2节  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基本格式
    第3节  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撰写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特点,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学术性特点
      1.2 创新性特点
      1.3 可读性特点
    2.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2.1 论文题目
      2.2 作者及其单位
      2.3 摘要
      2.4 前言
      2.5 正文
      2.6 参考文献
    3.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的撰写过程,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1 论文的选题
3.2 撰写论文的准备工作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本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对各个知识点按四个能力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分别提出要求,这些层次之间具有递进等关系。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
识记: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义、定理、定律、表达式、公式、原则、重要结论、方法、步骤及特征、特点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 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简单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绘图和分析、论证等。
综合应用: 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如简单计算、绘图、简单设计、编程和分析、论证等。
(二)学习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自学教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 薛维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1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并重的课程,因而在学习方法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对基本概念性的知识要弄清楚,对基本应用的操作要上机反复练习,对书中的习题要认真独立完成,还要注意归纳总结,勤做笔记,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完全部内容之后可再做一些综合练习,以使自己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自学效果,以下几点方法可供参考:
    1.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结合本大纲来学。在阅读教材的每一章内容之前,应先参看考试大纲中的这一章的知识点和学习要求,了解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的要求,能做到自学起来心中有数,从而能把握住学习内容的轻重和自学进度。
    2.阅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进,先粗读后细读。对大纲指出的重点和难点要精读,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概念性的知识要深刻理解;对基本操作方法要熟练掌握并融会贯通`。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4.认真完成书中的习题有助于理解、消化、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应做到每一章学习结束后,章末的习题都能独立、正确、熟练地完成。
5.遇到疑难问题如果一时无法解决但不影响后续内容学习的可以暂搁一搁,之后可以利用社会助学或考前辅导之际求得解决,也可找同学商量,集思广益,进行讨论。
6.学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和比较,以求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以本大纲指定的教材为基础、本大纲为依据进行辅导,不能随意增删内容或更改要求。
    2.应熟知本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正确把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仔细阅读教材,认真完成习题;主动获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学习方法。
    4.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在自学的过程中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自己作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5.本课程共4学分。因此应注重对考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地仅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善于启发、引导考生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以使考生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试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3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2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分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依次为:2:3:3:2。
    4.试题的主要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和综合应用。
    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时间为150分钟;试题分量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试时只允许带笔、橡皮和直尺,答卷必须用钢笔,颜色规定为蓝色或黑色。

 

附录1  笔试题型举例
1.名词解释
(1)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填空
(1) 为了做好命题工作,使命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难度适当原则、遵循指导纲要原则及            。
(2)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能力的培育包括思维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和          的培养。
3.单项选择
(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的最常用的方法有文献分析法、教学研究法、研讨交流法和(   )。
A.调查研究法   B.实践法      C.操作法    D.实验法
(2).中学信息技术论文种类很多,在写作方式上各有特色,但一般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即学术性特点、可读性特点和(   ).
A.科学性       B. 发展性     C.创新性    D.操作性
4.多项选择题
(1) 信息技术学科的几种常用的命题类型为(   )。
A.选择题     B.填空题    C.判断题    D.编程题 E.操作题
(2)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原则有(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B.循序渐进的原则
 C.创新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E.直观性原则
5.简答题
怎样确定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
6.综合应用题
    论述中学信息技术中建构主义的自考本科学习观。

 

上一篇:2012年黑龙江自考计算机教育(独本)“高级语言C 程序设计”复习大纲 下一篇:2012年黑龙江自考“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复习大纲

培训项目

今日焦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