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 > 考试大纲

河北《训诂学(0819)》自学纲

时间:2016-05-06 来源: 责任编辑:txj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训诂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搞定《古代汉语》学习的基本上,入一步充足掌握历史文献资料,结合更高层次的体系的理论学习,提高阅读古书的才能,同时使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将来在古籍阅读以及文言文教授教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于训诂理论、训诂方式要求能够识记、理解,同时能够结合《古代汉语》文选解决其中的问题,做到简单使用,入一步在自主阅读时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本课程之前,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三门基本课,与本课程有亲密联系。尤其是对《古代汉语》课的深化与提高。训诂学的学习又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选修课,如中国古代文化史等课程打下语言基本。

  二、课程内容与考察目的

 

  总 论

  内容:

  1、什么是训诂与训诂学:

  ①前人对“训诂”的说明;

  ②黄侃对“训诂”的说明;

  ③《辞海》对“训诂”的说明;

  ④什么是训诂学;

  ⑤训诂学的义务。

  2、训诂学的内容:

  ①说明字词;

  ②说明文句;

  ③剖析篇章;

  ④剖析表达形式;

  ⑤剖析时空关系。

  3、训诂的范围;

  4、训诂的实践形式:

  最早的实践形式是《毛诗诂故训传》、《尔雅》;

  理解训诂学基本要籍的作者及时期;

  5、训诂学的原则:

  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现实的;

  6、训诂学的用途;

  7、传统训诂学的术语:

  谓、谓之、当作(当为)、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破读(读破)、浑言、析言、辞(词)、如字、转语、互文、今文、古文。

  考察目的:

  识记:历代对“训诂”的说明、训诂学的内容、训诂的实践形式、传统训诂学的术语。

  使用:对详细的训诂形式、训诂术语能够结合详细资料入行判断。

  分 论

  第一章 训诂力作示范

  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清代学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考察目的:

  识记:俞樾的主要著作、关于句读的知识,其他知识不作考试内容。

  第二章 训诂的方式

  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训诂的五种基本方式:

  1、以形索义:

  ①以形索义探求字的本义;

  ②使用《说文》及古文字资料;

  ③区分笔意与笔势;

  ④必需有文献资料的充足证明,防止望文生训。

  2、因声求义:

  ①音义的各种关系:无意偶尔性、商定性、归授性、延铺性、类聚性、多元性。

  ②因声求义的前提:特性相似的事物,语音可能一样或相近;必需以古音为尺度

  ③因声求义的轨道: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3、据文证义:

  ①语境与词义;

  ②紧扣本句;

  ③结合邻文;

  ④联系成片语言。

  4、析词审义:

  ①分清词与词组;

  ②分清单纯词与合成词;

  ③分清合义与偏义;

  ④分清词素结合的固定与自由;

  ⑤分清词组的构造方式。

  5、辨体明义:

  ①辨明散文与韵文;

  ②望重体裁的表达方式;

  考察目的:

  识记: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的概念、笔意、笔势。

  理解:音义的各种关系、因声求义的前提与轨道、单纯词与合成词、合义与偏义

  使用:对以形索义、因声求义能够接合资料入行剖析。

  第三章 训诂的方式

  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了训诂的三种方式:

  1、互训:

  ①互训的实质;

  ②互训的根据;

  ③互训的类型;

  ④互训的局限;

  ⑤互训的发铺。

  2、义界:

  ①义界的实质;

  ②义界的原则;

  ③义界的局限;

  ④义界与声韵。

  3、推因:

  ①推因的原则;

  ②推因的途径;

  ③推因的环节;

  ④推因的意义。

  4、右文说:

  ①声训;

  ②右文说;

  ③音近义通。

  5、反训;

  考察目的:

  识记:互训、义界、推因的概念;

  理解:三种训诂方式的基本内容;剖析同源词研讨阶段的详细情形;

  使用:能够判断详细资料的训诂方式;

  第四章 词义引申与褒贬

  内容:

  1、词义的特色;

  2、词义的历史范围;

  3、词义的引申:

  ①理性的引申;

  ②形比的引申;

  ③礼俗的引申。

  4、词义的褒贬

  (1)社会因素:

  ①政治观点的提高;

  ②艺术思惟的调整;

  ③科学的发达。

  (2)语言因素:

  ①词义的变迁;

  ②上下文的感染;

  ③修辞手法的影响。

  考察目的:

  识记:引申的方式;

  理解:词义的历史范围、词义的引申及分类、影响词义褒贬的因素的详细内容

  使用:对详细资料能够剖析;

上一篇:河北《历史教育学(0775)》自学纲 下一篇:河北《近代物理实验(2038)》自学纲

培训项目

今日焦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