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考试大纲
广东省2009年自学考试机械考试技术课程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色
机械考试技术是一门技术基本课。是一切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讨所必备的技术手腕之一。
机械考试技术的基本义务是研讨如何获取、剖析和处置工程中有用的信息,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育学生能精确地肯定考试计划,合理地选用考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入一步学习、入行科学研讨和处置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本。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按本大纲学完本课程后应对大纲划定的全体内容有体系的理解,并侧重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熟习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式,树立信号的频谱构造概念;理解随机信号的相关剖析和谱估量的理论。
2)掌握考试装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描述方式,动态特性的计算法和试验测定法,根据考试装置的特性精确选择考试装置。
3)理解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机能,理解常用显示记载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式。
4)理解各种典型物理量的考试方式。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与《高等数学》、《物理学》、《资料力学》、《机械工程掌握基本》、《电工学》、《电子及电路技术》等多种课程相关的课程。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高等数学》、《物理学》、《资料力学》、《机械工程掌握基本》、《电工学》、《电子及电路技术》。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需要增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配合。
本课程的基本章为: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第二章 静动态数据描述;第四章 常用测量的方式、器具及其传感器;第六章 数据的显示、记载与存储。
本课程的重点章为:第三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第五章 模拟信号调制、滤波和模数转换;第七章 信号处置初步。
II.课程内容与考察目的
第一篇 机械工程测量技术基本
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测量误差及其不肯定度,测量数据误差剖析(统计特性、粗大误差的判别和剔除、测量数据的表述方式、线性归归)。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量和测量
量与量纲,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节 测量方式和测量装置
测量方式分类
第三节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定义,误差分类
第四节 测量器具的误差
测量器具误差的概念
第五节 测量数据处置及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
测量书籍的概率分布
第六节 直接测量结果的综合
误差传递规律
(三)考察知识点
测量误差、测量数据误差剖析
(四)考察要求
(1)识记:测量误差概念
(2)体会:误差不肯定度
(3)简单使用: 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粗大误差的判别和剔除
(4)综合使用:测量数据的的表述方式、线性归归
第二章 静动态(试验)数据描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掌握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以及随机信号的剖析处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静动态(试验)数据的分类
动态测量数据分类: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肯定信号与随机信号,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第二节 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铺开:萨那几函数铺开和复指数铺开
第三节 瞬变非周期信号及其连续频谱
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的主要性质,典型信号频谱
第四节 随机信号
随机信号的主要特性参数:均值、方差、均方值、概率密度函数、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函数
(三)考察知识点
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
(四)考察要求
(1)识记:信号的分类
(2)体会: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3)简单使用: 离散频谱和与连续频谱
(4)综合使用:随机信号的剖析处置
第三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体系的基本概念,体系的微分方程模型(体系的微分方程模型树立、非线性体系的线性化;掌握考试体系的传递函数,掌握考试体系的时域机能剖析。理解考试体系的传输特性,考试体系的静态特性(灵敏度,稳态误差);掌握考试体系的动态特性(时域响应剖析,时域机能指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线性体系表达式,测量装置特性
第二节 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
线性误差、灵敏度,归程误差,稳定度,漂移
第三节 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测量装置的传递函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第四节 测量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
体系对单位阶跃的响应
第五节 实现不失真测量的前提
不失真测量的前提:时光常数、固有频率、阻尼系数
第六节 测量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频率响应法,阶跃响应法
第七节 负载效应
负载效应概念,减轻负载效应的办法
第八节 测量装置的抗干扰
测量装置的干扰源,信道通道的干扰及抗干扰
(三)考察知识点
考试体系的传递函数,考试体系的时域机能剖析,不失真测量的前提,考试体系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四)考察要求
(1)识记:体系的传递函数
(2)体会:考试体系的时域机能剖析
(3)简单使用:考试体系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4)综合使用:不失真测量的前提
第四章 常用的测量方式。 器具及其传感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传感器技术概论,基本概念,分类,机能指标,构造型式,选用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常用传感器类型
第二节 一般机械。 电气式传感器及仪器
机械式敏感元件,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第三节 光学传感器及仪器
一般光学测量仪器,激光干预式测量仪器光学编码器,光纤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第四节 气动量仪
流速式、流量式、压力式气动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半导体传感器及仪器
磁敏式传感器,光敏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六节 红外线检测及仪器
红外探测器,红外测温仪
第七节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范围、可靠性、精确度、测量方式
(三)考察知识点
考试传感器分类,机能指标,构造型式,选用原则
(四)考察要求
(1)识记:传感器的分类
(2)体会:传感器的机能指标
(3)简单使用:传感器使用
(4)综合使用:传感器选用原则
第五章 模拟信号调制。 滤波和模数转换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信号的变换(调制与解调、滤波器等);掌握信号的数模转换。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模拟信号调制
信号的调幅、调频和调相
第二节 滤波器
滤波器分类,滤波机能剖析
第三节 A/D转换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的电路实现
(三)考察知识点
信号的调制,滤波原理,滤波器的分类,信号采的转换
(四)考察要求
(1)识记:滤波器的分类
(2)体会:滤波器工作原理
(3)简单使用: 信号数模转换
(4)综合使用:信号的调制
第六章 数据的显示。 记载与存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信号指示及记载;掌握考试信号记载及其处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模拟显示
动圈显示仪表和自平衡式显示仪表的构造
第二节 数字显示
数字显示的电子元件和电路
第三节 磁记载
磁记载的基本原理和装备
第四节 光盘式记载
光盘式记载的基本原理和装备
(三)考察知识点
信号显示和记载
(四)考察要求
(1)识记:信号的显示
(2)体会:信号的显示
(3)简单使用: 信号的记载
(4)综合使用:信号的记载
第七章 信号处置初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信号的调理(放大与隔离);理解数字信号处置基本。掌握考试体系的数学描述。掌握离散时光考试体系理论。掌握采样入程与采样定理;理解信号的恢复(数字化呈现的问题)与零阶坚持器;掌握脉冲传递函数。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数字信号处置的基本环节
数字信号处置的基本环节:预处置、A/D转换、剖析计算、结果显示
第二节 离散傅里叶变换
离散傅立叶级数和变换
第三节 信号数字化呈现的问题
采样频率的选择,量化误差,泄露问题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处置方式
相关剖析及使用,功率谱剖析及使用,
第五节 提高考试数据信噪比的常用技术介绍
维纳滤波,反滤波
(三)考察知识点
信号的调理,数字信号处置基本,信号的采样
(四)考察要求
(1)识记:数字信号处置基本
(2)体会:离散傅里叶变换
(3)简单使用: 信号的采样
(4)综合使用:信号的处置
第二篇 常用参量的测量
第八章 几何量及位移的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几何量的测量工作原理,能精确的选用这些类别的传感器入行位移测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阿贝原则
阿贝原则定义
第二节 表面粗拙度测量
表面粗拙度概念、评定基准、测量方式
第三节 形位误差的测量
形位误差概念、评定基准、测量方式
第四节 归转轴径向活动误差的测量
归转轴径向活动误差概念、评定基准、测量方式
第五节 几何量测量中的误差分离
反向消差法,移位消差法
(三)考察知识点
阿贝原则,几何量测量方式
(四)考察要求
(1)识记:几何量测量方式
(2)体会:几何量测量原则
(3)简单使用:几何量的测量
(4)综合使用:几何量测量的误差处置
第九章 振动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振动测量,理解振动的基本知识,振动的类型及其表征参数,单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振动的激励与激振器;掌握振动测量与测振传感器,包括:常用测振传感器、振动量的测量、机械振动参数的估量、测振装置的校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振动考试的力学原理——单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
质量块受力引起的受迫振动活动方程
第二节 振动测量传感器
涡流位移传感器和磁电式效率计的振动测量
第三节 振动测量体系及其校准
振动测量体系的组成、考试体系的校准
第四节 基本振动参量的测量
振动量的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总振级的测量和频谱剖析
(三)考察知识点
振动的基本知识,振动的激励与激振器,振动测量与测振传感器
(四)考察要求
(1)识记:振动的基本知识,振动的类型及其表征参数
(2)体会:单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
(3)简单使用:振动测量与测振传感器
(4)综合使用:振动的激励与激振器
第十章 声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噪声测量的主要参数,声压与声压级,声强与声强级,声功率及声功率级,多声源的噪声强度;理解噪声的剖析方式与评价,噪声的频谱剖析,噪声的响度剖析及评价;理解噪声测量仪器,传声器,声级计,声级计的校准;理解噪声测量及其使用,噪声测量应注意的问题,声功率的测量和计算,噪声诊断的使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声测量基本
声波的频率、周期、波长和声速的关系
第二节 声测量常用仪器
传声器和声级计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噪声测量中的若干问题
实录测量和声功率测量的方式
(三)考察知识点
噪声测量的主要参数,噪声的剖析方式与评价,噪声测量仪器
(四)考察要求
(1)识记:噪声测量的主要参数
(2)体会:噪声的剖析方式与评价
(3)简单使用:噪声测量仪器的使用
(4)综合使用:噪声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章 应变和力的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纯熟掌握应变仪的电桥特性;掌握单向、平面应力情况下应力测量时应变片的布置与组桥;理解应变式拉压力传感器、压电式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测力传感器、压磁式测力传感器及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相位差式扭矩传感器、压磁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熟习它们的特色及使用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应变。 应力的测量
应变仪的电桥特性,平面应力情况下应力测量时应变片的布置与组桥
第二节 力测量
常用测力方式,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考察知识点
应变仪的电桥特性,应变。 应力的测量,力测量
(四)考察要求
(1)识记:应力测量时应变片的布置与组桥
(2)体会:应变。 应力和力的测量传感器
(3)简单使用:应变。 应力和力的测量传感器
(4)综合使用:应变。 应力和力的测量传感器
第十二章 温度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测温传感器。重点理解它们的使用机能及适用场所,并能精确选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温度基准量
国际温标,摄氏温度
第二节 温度测量方式
常用测温方式:暖膨胀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暖电偶温度计
(三)考察知识点
温度测量方式
(四)考察要求
(1)识记:常用测温方式
(2)体会:暖电阻和暖电偶工作原理
(3)简单使用:暖电阻测温
(4)综合使用:暖电偶测温
第十三章 流体参量的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弹性式压力敏感元件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理解上述原理传感器、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式;理解压力测量体系的动态特性的剖析方式;掌握流量测量体系的定度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压力的测量
弹性试压力敏感元件的构造,常用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流量的测量
常用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三)考察知识点
压力和流量的测量方式
(四)考察要求
(1)识记:压力和流量的测量元件
(2)体会:压力和流量的测量原理
(3)简单使用:压力测量
(4)综合使用:流量测量
第三篇 机械工程试验技术篇
第十四章 机械工程试验技术基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体系构成,掌握仪器试验体系及使用,掌握模块式试验体系和实录总线试验体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体系构成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
第二节 GP-IB仪器试验体系及使用实例
GP-IB总线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 模块式仪器试验体系及实例
模块式仪器的构造
第四节 实录总线试验体系与智能传感器
实录总线试验体系与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试验体系的软件
计算机辅助试验体系软件的发铺和类型
(三)考察知识点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体系构成,模块式仪器试验体系,实录总线试验体系
(四)考察要求
(1)识记: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体系构成
(2)体会: GP-IB仪器试验体系,模块式仪器试验体系
(3)简单使用: 模块式仪器试验体系
(4)综合使用: 实录总线试验体系
第十五章 机器整机与部件的机能试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振动环境试验,掌握机械传动体系和液压传动体系的试验。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器及其部件的振动环境试验
电液伺服振动台试验体系的组成,振动台谱均衡掌握原理
第三节 机械传动体系的试验
机械传动体系的驱动装置、加载装置的构造
第四节 液压传动体系的试验
液压泵试验和液压马达试验
(三)考察知识点
振动环境试验,机械传动体系和液压传动体系的试验
(四)考察要求
(1)识记: 振动环境模拟体系
(2)体会: 机器的机能试验
(3)简单使用: 机械传动体系试验
(4)综合使用:液压传动体系试验
第十六章 机器掌握元件和体系的试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机器掌握元件和体系的时域法,掌握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和频域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体系动态特性试验的时域方式
单位阶跃响应试验,单位脉冲响应试验
第三节 体系动态特性试验的频域方式
正弦信号的相关剖析法
第四节 自动掌握元件和体系的试验实例
(三)考察知识点
体系动态特性试验的时域方式和频域法
(四)考察要求
(1)识记:体系动态特性试验的时域方式
(2)体会: 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和频域法
(3)简单使用: 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
(4)综合使用:频域法
第十七章 机器构造的动态试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构造模态试验,掌握频响函数测量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模态试验的理论基本
模态试验的概念,单自由度体系及频响函数,多自由度体系的频响特性
第三节 频响函数测量技术
频响函数测量体系的构成,被测构造的支承
(三)考察知识点
构造模态试验,频响函数测量技术
(四)考察要求
(1)识记:模态试验的理论
(2)体会: 模态频率,模态振形和模态阻尼
(3)简单使用: 单自由度体系的模态试验
(4)综合使用:多自由度体系的模态试验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察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划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与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入而提出详细的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察内容和考察目的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详细化和考试要求尺度化,本大纲在列出考察内容的基本上,对各章划定了考察目的,包括考察知识点和考察要求。明白考察目的,使自学应考者能够入一步明白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体系学习教科书;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白范围,更精确地部署试题的知识才能层次和难易水平。
1.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察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察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划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察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因为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位置、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色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离按四个认知(或鸣才能)层次肯定其考察要求。
2. 四个才能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体会;简单使用;综合使用。
各个才能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有清晰精确的认识,并能做出精确的判断和选择。
体会: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有绝对的理解,清晰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精确的表达和说明。
简单使用:要求考生能够使用本大纲中的各部门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计算、证明或使用问题。
综合使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在熟习和理解的基本上,会使用多个知识点,剖析、计算或推导解决稍庞杂的部分问题。
3. 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公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列入对应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科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都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铺的严重方针政策的调整予以体现。
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的,在大纲里会提醒个人自学者、社会助学组织在学习入程中关注此事。
二、关于自学教科书与主要参考书
推举选用书: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技术,黄长艺、卢文祥、熊诗波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参考书:机械工程考试原理与技术,秦树人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印刷。
三、关于自学要乞降自学方式指点
1. 自学要求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根据专业考试规划和专业培育目的而肯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白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水平。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门。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水平,课程考察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察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考试要求中,对各部门内容掌握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其表达用语依次是:理解、理解;理解、清晰;掌握、会用;纯熟掌握。
为有效地指点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4个学分(不包括试验内容的学分),共计72学时(注:1学分为18学时)。(另设《机械考试技术》(实践环节)试验实习课程,1学分。18学时)
2. 自学方式指点
(1) 在全面体系学习的基本上,掌握《机械考试技术》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本课程内容涉及范围普遍。对每个部门来说,各章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自学应考者应起初全面体系地学习各章内容,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定义,较为纯熟地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其次,弄清晰各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注重融会贯通;再次,在全面体系学习的基本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刻学习重点章节的内容。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科书的情形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 将学习理论与试验结合起来。本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试验,自学应考者应在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基本试验方式,并学会精确使用这些方式去剖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最终将知识转化为才能,提高自己的剖析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划定的考试内容和考察目的,当真钻研指定的教科书,明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色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入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倾向,掌握社会助学的精确导向。
2. 要精确处置基本知识与使用才能之间的关系,绝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体会、简单使用和综合使用联系起来,将基本知识和理论转化为使用才能,在全面辅导的基本上,侧重培育和提高自学应考者剖析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 要精确处置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点自学应考者全面体系地学习教科书,掌握全体考试内容和考察知识点,在此基本上再凸起重点。总之,要将重点学习与统筹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宝的歧途。
建议学时部署:
序号 |
课程内容 |
讲授学时 |
试验学时 |
1 | 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 2 | |
第一节 量和测量 第二节 测量方式和测量装置 第三节 测量误差 第四节 测量器具的误差 第五节 测量数据处置及测量结果表达方式 第六节 直接测量结果的综合 |
0.05 0.1 0.75 0.1 0.5 0.5 |
||
2 | 第二章 静动态(试验)数据描述 | 4 | |
第一节 静动态(试验)数据的分类 第二节 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 第三节 瞬变非周期信号及其连续频谱 第四节 随机信号 |
1 1 1 1 |
||
3 | 第三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 10 |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 第三节 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第四节 考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 第五节 实现不失真测量的前提 第六节 测量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第七节 负载效应 第八节 测量装置的抗干扰 |
0.5 1 2 2 2 1 0.5 1 |
||
4 | 第四章 常用的测量方式. 器具及其传感器 | 6 | 3*2=6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一般机械. 电气式传感器及仪器 第三节 光学传感器及仪器 第四节 气动量仪 第五节 半导体传感器及仪器 第六节 红外线检测及仪器 第七节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
0.5 1 1 1 1 0.5 1 |
||
5 | 第五章 模拟信号调制. 滤波和模数转换 | 8 | |
第一节 模拟信号调制 第二节 滤波器 第三节 A/D转换 |
3 2 3 |
||
6 | 第六章 数据的显示. 记载与存储 | 4 | |
第一节 模拟显示 第二节 数字显示 第三节 磁记载 第四节 光盘式记载 |
1 1 1 1 |
||
7 | 第七章 信号处置初步 | 12 | |
第一节 数字信号处置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三节 信号数字化呈现的问题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处置方式 第五节 提高考试数据信噪比的常用技术介绍 |
1 4 4 2 1 |
||
8 | 第八章 几何量及位移的测量 | 6 | 2*2=4 |
第一节 阿贝原则 第二节 表面粗拙度测量 第三节 形位误差的测量 第四节 归转轴径向活动误差的测量 第五节 几何量测量中的误差分离 |
0.5 1.5 1.5 1 1.5 |
||
9 | 第九章 振动测量 | 4 | 2 |
第一节 振动考试的力学原理——单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 第二节 振动测量传感器 第三节 振动测量体系及其校准 第四节 基本振动参量的测量 |
0.5 2 0.5 1 |
||
10 | 第十章 声测量 | 2 | |
第一节 声测量基本 第二节 声测量常用仪器 第三节 噪声测量中的若干问题 |
0.5 1 0.5 |
||
11 | 第十一章 应变和力的测量 | 4 | 2 |
第一节 应变. 应力的测量 第二节 力测量 |
2 2 |
||
12 | 第十二章 温度测量 | 2 | |
第一节 温度基准量 第二节 温度测量方式 |
1 1 |
||
13 | 第十三章 流体参量的测量 | 2 | 2 |
第一节 压力的测量 第二节 流量的测量 |
1 1 |
||
14 | 第十四章 机械工程试验技术基本 | 1 | |
第一节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体系构成 第二节 GP-IB仪器试验体系及使用实例 第三节 模块式仪器试验体系及实例 第四节 实录总线试验体系与智能传感器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试验体系的软件 |
0.1 0.4 0.3 0.1 0.1 |
||
15 | 第十五章 机器整机与部件的机能试验 | 1 |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器及其部件的振动环境试验 第三节 机械传动体系的试验 第四节 液压传动体系的试验 |
0.1 0.3 0.3 0.3 |
||
16 | 第十六章 机器掌握元件和体系的试验 | 1 |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体系动态特性试验的时域方式 第三节 体系动态特性试验的频域方式 第四节 自动掌握元件和体系的试验实例 |
0.1 0.4 0.4 0.1 | ||
17 | 第十七章 机器构造的动态试验 | 1 |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模态试验的理论基本 第三节 频响函数测量技术 |
0.1 0.5 0.4 |
||
灵巧 | 2 | 2 | |
合计 | 72 | (18) |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要求
1.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划定的考试内容来肯定考试范围和考察要求,不要任意扩铺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下降考察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恰当凸起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 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才能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体会占30%;简单使用占30%;综合使用占20%.
3. 试题要合理部署难易构造,试题难易水平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在不同才能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 本课程考尝尝卷采取的题型,一般有:填空题 、判断改错题、名词说明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各种题型的详细形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5. 本课程的考试时光为150分钟,试题量以中等水平的自学应考者的划定时光内搞定全体试题为度。
6. 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7. 考试使用工具:钢笔、铅笔、计算器和简单的绘图工具。
IV.附录: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1. 一个完全的A/D转换入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 四个环节。
二、 判断改错题
1. 凡频谱是离散的信号必然是周期信号。
三、名词说明
1.反向消差法
四、单项选择题
1.记载0~200Hz的正弦信号,宜采取固有频率为( )Hz的振动子较适合。
A.120 B.400 C.1200 D.2500
五、多项选择题
1. 提高二阶体系的固有频率,能够扩铺体系的工作( )范围。
A.频率 B.阻尼 C.相位 D.幅值 E.频域
六、计算题
1.某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如:
(1)该信号属于哪类信号(周期或非周期)? (2)当该信号通过一幻想恒带宽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A(ω)=1,带宽B=80Hz,中央频率f0=50Hz,该滤波器输出波形的频率成分?
七、简答题
1.何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