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 > 考试大纲

2012年黑龙江自考石油工程(独本)“油层物理”复习大纲

时间:2016-05-06 来源:无忧自考网 责任编辑:txj

油层物理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2163)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自考本科(独立本科段、专科);
学    时:48

一 课程的性质 目的和任务
油层物理是石油工程、石油地质、石油测井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以及相近的其他专业的参考书。该课程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在知识结构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油层岩石和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掌握流体与流体、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单相、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和分布规律;掌握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以及各种三次采油方法的特点;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储层与流体的一些物性参数,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为油藏描述、油气藏开发设计、油气藏数值模拟、现代油藏工程、提高采收率等课程提供有效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14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需要了解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岩石的敏感性等性质及孔隙结构、孔隙性、饱和度的几个重要概念。重点掌握达西定律、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和气体滑动效应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2学时)
1、岩石的粒度组成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2、粒度组成的表示方法
3、粒度参数的计算
4、岩石比面的概念及描述方法
5、岩石比面的测定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2学时)
1、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2、孔隙类型及组合关系
3、孔隙大小及分选性
4、分选系数、歪度及峰态的含义
5、孔隙结构参数
6、孔喉比、孔隙配位数及空隙迂曲度
7、孔隙度的表达式
8、孔隙分类
9、岩石的绝对孔隙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10、岩石的有效孔隙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11、岩石的流动孔隙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12、储层孔隙度的分级
1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14、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15、颗粒的排列方式及分选性
16、埋藏深度对孔隙的影响
17、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18、地层综合弹性系数的物理意义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2学时)
1、流体饱和度的含义
2、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概念
3、束缚水饱和度的概念
4、残余油饱和度的概念
5、影响饱和度的因素
6、研究油、气、水饱和度的方法
7、常压干馏法
8、溶剂抽提法
9、色谱法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2学时)
1、达西定律
2、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3、气测渗透率的计算公式
4、气体的滑脱效应
5、气体滑脱现象
6、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7、求取岩石渗透率的方法
第五节    储层岩性参数的平均值处理方法  (2学时)
1、算术平均的求法
2、加权平均的求法
3、按物理过程的要求进行平均
第六节    储层岩石的其他物理性质  (2学时)
1、储层岩石的热学性质
2、储层岩石的导电性
3、储层岩石的声学特性
4、储层岩石的放射性
第七节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  (2学时)
1、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2、粘土矿物的结构和物化特性
3、粘土的膨润度
4、石膏的脱水特性
5、酸敏矿物及特点
6、储层敏感性的评价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岩石粒度组成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2、描述岩石颗粒分布的基本参数:不均匀系数、分选系数、标准偏差。
3、岩石的比面的概念及描述方法。
4、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5、孔隙度的表达式。
6、孔隙结构参数:孔喉比、孔隙配位数、孔隙迂曲度。
7、孔隙分类:超毛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
8、岩石的矿物成分。
9、颗粒的排列方式及分选性。
10、埋藏深度对孔隙度的影响。
11、原始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的概念。
12、影响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因素。
13、胶结物及胶结类型的概念及各自的特点。
14、砂岩胶结物的敏感矿物及其特性。
15、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16、储层孔隙度分级。
17、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储层岩石的热力性质、热容性、岩石导热性、温度传导系数、储层岩石的导电性、储层岩石的声学特性、储层岩石的放射性。
18、气测渗透率及气体滑脱效应。
19、储层敏感性的评价方法。
20、比面的主要测定方法:透过法、吸附法、由岩石其他物性参数的间接估算法、统计法估算比面。
21、研究油、气、水饱和度的方法:常压干溜法、溶剂抽提法、色谱法。
22、流速敏感性评价实验:水敏性评价实验、酸敏性评价实验、其它敏感性评价实验。
23、孔隙类型及组合关系。
24、孔隙的分选系数及描述方法。
25、储层孔隙度分级。
26、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岩石外表体积的测定方法、岩石孔隙体积、石颗粒体积的测定方法。
27、气测渗透率的校正方法。
28、达西定律及绝对渗透率。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比面的主要测定方法。
(2)研究油、气、水饱和度的方法。
(3)流速敏感性评价实验。
(4)孔隙类型及组合关系。
(5)孔隙的分选系数及描述方法。
(6)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岩石外表体积的测定方法、岩石孔隙体积、石颗粒体积的测定方法。
(7)气测渗透率的校正方法。
2、领会
(1)孔隙度的表达式。
(2)孔隙结构参数。
(3)孔隙分类。
(4)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5)储层孔隙度分级。
(6)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7)气测渗透率及气体滑脱效应。
(8)储层敏感性的评价方法。
3、简单应用
(1)岩石粒度组成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2)描述岩石颗粒分布的基本参数:不均匀系数、分选系数、标准偏差。
(3)岩石的比面的概念及描述方法。
(4)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5)岩石的矿物成分。
(6)颗粒的排列方式及分选性。
(7)埋藏深度对孔隙度的影响。
(8)原始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的概念。
(9)影响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因素。
(10)胶结物及胶结类型的概念及各自的特点。
(11)砂岩胶结物的敏感矿物及其特性。
4、综合应用
(1)岩石的粒度组成分析。
(2)岩石比面的物理意义。
(3)含油的饱和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4)达西定律及绝对渗透率。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12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需要了解地层油气水的化学组成,油、气、水的高压物性参数。重点掌握油、气相态转换形式及表示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2学时)
1、油气藏烃类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2、油藏烃类的相态表示方法
3、体系、相、组分、组成的含义
4、单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5、双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6、多组分系统的相态特征
7、绘制多组分烃类相图
8、多组分烃类相图的应用
9、干气气藏相图
10、湿气气藏相图
11、凝析气藏相图
12、轻质油藏相图
13、重质油藏相图
第二节    油气体系中气体的分离与溶解  (2学时)
1、油气分离的基本类型
2、闪蒸分离
3、微分分离和级次脱气
4、不同脱气方式的分离结果差异
5、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脱气
6、溶解度和溶解系数
7、溶解度和压力的关系
8、影响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的大小的因素
9、相态方程的建立
10、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
11、平衡常数值的求取
第三章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2学时)
1、天然气的组成
2、天然气的分子量、密度和相对密度
3、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4、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5、天然气的粘度
第四节    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2学时)
1、原油的化学组成
2、原油的分类
3、原油的性质
4、地层原油的溶解油气比
5、地层原油的体积系数
6、原油收缩系数
7、地层原油体积系数与压力的关系
8、地层油气两相体积系数
9、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
10、地层原油体积系数与压力的关系
11、地层原油的粘度
12、地层油两相体积系数
第五节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2学时)
1、地层水的矿化度和硬度
2、苏林分类法
3、地层水的水型分类
4、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
5、地层水的体积系数
6、地层水的压缩系数
7、综合弹性压缩系数
8、地层水的粘度
第六节    地层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获得和应用  (2学时)
1、测定油气高压物性的仪器、流程及样品准备
2、油气体系的相态研究
3、测定底层原油和高压物性
4、图板查法
5、用经验统计公式计算
(三)考核知识点
1、油气藏烃类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2、油藏烃类的相态表示方法。
3、相图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4、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5、天然气从原油中的分离过程。
6、溶解度和溶解系数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7、天然气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8、饱和压力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9、闪蒸分离。
10、微分分离和级次脱气。
11、不同脱气方式的分离结果差异。
12、原油高压物性参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密度、溶解度、体积系数、粘度、压缩系数。
13、两相体积系数的物理意义及推导过程。
14、原油体积系数与压力的关系。
15、典型的油气藏相图:干气气藏图、湿气气藏相图、凝析气藏相图、轻质油藏相图、重质油藏相图。
16、常温常压下的天然气的主要物性参数。
17、研究天然气的高压物性参数的意义。
18、天然气的组成:摩尔组成、体积组成、重量组成  。       
19、天然气的分子量、密度和相对密度。
20、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
21、相态方程的建立。
22、相态方程简单应用。
23、地层油、气、水高压物性参数获得的方法:用仪器实验测定、由图板查得、用经验统计公式计算。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相态方程的建立。
(2)相态方程简单应用。
(3)地层油、气、水高压物性参数获得的方法。
2、领会
(1)典型的油气藏相图。
(2)常温常压下的天然气的主要物性参数。
(3)研究天然气的高压物性参数的意义。
(4)天然气的组成。       
(5)天然气的分子量、密度和相对密度。
(6)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
3、简单应用
(1)油气藏烃类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2)油藏烃类的相态表示方法。
(3)相图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4)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5)天然气从原油中的分离过程及方式。
(6)溶解度和溶解系数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7)天然气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8)饱和压力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9)闪蒸分离、微分分离和级次脱气的概念。
(10)不同脱气方式的分离结果差异。
4、综合应用
(1)原油高压物性参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两相体积系数的物理意义及推导过程。
(3)原油体积系数与压力的关系。
第三章    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  (10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需要了解有关润湿性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毛管压力的测定、计算以及毛管力曲线的特征和应用。重点掌握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储层岩石中的各种界面现象的回顾  (2学时)
1、界面张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油藏流体间的界面张力
3、界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4、液体的表面吸附
5、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6、界面粘度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2学时)
1、润湿产生的原因
2、润湿程度的衡量标准
3、接触角和附着功的解释
4、润湿反转现象
5、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
6、岩石的矿物组成
7、油藏流体组成的影响
8、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9、矿物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10、润湿滞后现象
11、静润湿滞后和动润湿滞后的含义
12、岩石润湿性与水驱油的相互影响
13、岩石润湿性的测定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  (2学时)
1、各种曲面附加压力的计算
2、毛管中液面的上升(或下降)
3、毛管滞后现象
4、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
5、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6、毛管力曲线的定性特征
7、毛管压力曲线的定量特征
8、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型态评估岩石储积性能的好坏
9、应用毛管力曲线确定油层的平均毛管压力函数
10、确定油水饱和度随油水过渡带高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11、利用毛管压力回线法研究采收率
12、面积比较法
13、润湿指数和试接触角法
14、用毛管压力曲线可计算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第四节    储层岩石驱油过程中的阻力效应  (2学时)
1、水驱油的非活塞性
2、毛管孔道中的各种阻力效应
3、单根毛管、单相液流的渗流
4、单根、多根互不连通毛管孔道,二相液流的渗流
5、不等直径的并联孔道的渗流
6、毛管孔道中的混合液流
第五节    储层岩石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曲线  (2学时)
1、绝对渗透率
2、相渗透率
3、相对渗透率
4、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
5、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6、影响相对渗透率的因素
7、岩石润湿角的影响
8、油水饱和顺序的影响
9、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10、温度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11、流体粘度及准数等因素的影响
12、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
13、应用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油井产量和流度比
14、确定储层中油水的饱和度分布、油水接触面位置及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15、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
(三)考核知识点
1、接触角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附着功的物理意义。
3、润湿反转现象。
4、储层岩石的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5、静润湿滞后和动润湿滞后的形成机理。
6、岩石润湿性对水驱油效率影响:润湿性影响油水在孔道中得微观分布、润湿性界决定孔道中毛管力的大小和方向、)润湿性影响地层中微粒的运移、润湿性影响采收率的大小。
7、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离心法。
8、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9、绝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10、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11、分流方程的推导及物理意义。
12、流度比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13、达西定律在两相渗流中的应用。
14、端点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处理方法。
15、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测定:直接法—接触角法、间接法—自吸及自吸离心法(自动吸入法、自吸离心法、自吸驱替法)。
16、毛管压力的形成机理。
17、界面张力的形成及物理意义。
18、界面吸附现象。
19、各种曲面附加压力的计算。
20、毛管孔道中的各种阻力效应:当油柱(或气泡)处于静止状态、在压差作用下,当油柱欲运动时、当珠泡流到孔道窄口时的遇阻。         
21、贾敏效应。
22、简化岩石孔道中的渗流:单根毛管、单相液流;单根、多根互不连通毛管孔道,二相液流;不等直径的并联孔道;单根变断面毛管的两相流动;毛管孔道中的混合液流。
23、渗透率曲线的测定。
24、稳定法测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原理及特点。
25、不稳定法测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原理及特点
26、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贾敏效应。
(2)简化岩石孔道中的渗流。
(3)渗透率曲线的测定。
(4)稳定法测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原理及特点。
(5)不稳定法测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原理及特点
(6)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2、领会
(1)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测定。
(2)毛管压力的形成机理。
(3)界面张力的形成及物理意义。
(4)界面吸附现象。
(5)各种曲面附加压力的计算。
(6)毛管孔道中的各种阻力效应。         
3、简单应用
(1)接触角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应用接触角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3)附着功的物理意义。
(4)储层岩石的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5)静润湿滞后和动润湿滞后的形成机理。
(6)岩石润湿性对水驱油效率影响。
(7)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
(8)绝度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9)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10)流度比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11)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试验。
4、综合应用
(1)分流方程的推导及物理意义。
(2)应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含油饱和度。
(3)润湿反转现象。
(4)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第四章    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  (12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在分析注水驱油、残余油分布及影响采收率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热力采油法、混相驱油法以及化学驱油法等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2学时)
1、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及三次采油的含义
2、未注入工作剂时的采收率
3、注入工作剂时的采收率
4、波及系数
5、洗油效率
6、原油采收率与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间的关系
第二节    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  (2学时)
1、油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2、流度比及油层流体粘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3、油藏润湿性对采收率的影响
第三节    残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及测定方法  (2学时)
1、残余油的概念及分布
2、毛管减饱和度曲线
3、确定残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第四节    热力采油    (2学时)
1、蒸汽吞吐法
2、蒸汽驱油法
3、正向燃烧法
4、反向燃烧法
第五节    混相驱油法  (2学时)
1、互溶混相驱概念
2、混相条件
3、四种混相驱
4、三角相图
5、注液化石油气段塞法
6、富气混相法
7、高压干气混相法
8、二氧化碳驱油法
9、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第六节    化学驱油法  (2学时)
1、油层流体及注入工作剂的流变性
2、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
3、活性水溶液驱油
4、碱性水驱
5、泡沫驱油法
6、胶束-微乳液驱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的概念。
2、采收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3、波及系数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微观洗油效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5、原油采收率与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间的关系。
6、热力采油法: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油法、火烧油层。
7、正向燃烧法和反向燃烧法的机理。
8、残余油饱和度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9、聚合物溶液驱油方法。 
10、混相驱油的机理。
11、注液化石油气段塞法。
12、富气混相法。
13、高压干气混相法。
14、二氧化碳驱油法。
15、活性剂溶液非混相驱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的概念。
(2)注液化石油气段塞法。
(3)富气混相法。
(4)高压干气混相法。
2、领会
(1)波及系数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微观洗油效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热力采油法: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油法、火烧油层。
(4)残余油饱和度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5)活性剂溶液非混相驱油法。
3、简单应用
(1)采收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2)原油采收率与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间的关系。
(3)正向燃烧法和反向燃烧法的机理。
(4)聚合物溶液驱油方法。 
(5)混相驱油的机理。
(6)二氧化碳驱油法。
4、综合应用
(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
(2)热力采油法的机理及分类
(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四、学习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
《油层物理》,何更生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年11月第1版。
参考书:
《油层物理》,吴迪祥 张继芬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年第1版。

五、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 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本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对各个知识点按四个能力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分别提出要求,这些层次之间具有递进等关系。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
识记: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义、定理、定律、表达式、公式、原则、重要结论、方法、步骤及特征、特点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简单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绘图和分析、论证等。
综合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如简单计算、绘图、简单设计、编程和分析、论证等。

(二) 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并重的课程,因而在学习方法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对基本概念性的知识要弄清楚,对基本应用的操作要上机反复练习,对书中的习题要认真独立完成,还要注意归纳总结,勤做笔记,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完全部内容之后可再做一些综合练习,以使自己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自学效果,以下几点方法可供参考:
1、 学习过程中要始终结合本大纲来学,在阅读教材的每一章内容之前,应先参看考试大纲中的这一章的知识点和学习要求,了解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的要求,能做到自学起来心中有数,从而能把握住学习内容的轻重和自学进度。
2、 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进,先粗读后细读。对大纲指出的重点要精读,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概念性的知识要深刻理解;对基本操作方法要熟练掌握并融会贯通。
3、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4、 认真完成书中的习题有助于理解、消化、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应做到每一章学习结束后,章末的习题都能独立、正确、熟练地完成。
5、遇到疑难问题如果一时无法解决但不影响后续内容学习的可以暂搁一搁,之后可以利用社会助学或考前辅导之际得解决,也可找同学商量,集思广益,进行讨论。
6、学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和比较,以求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以本大纲的制定的教材为基础、本大纲为依据进行辅导,不能随意增删内容或更改要求。
2、 应熟知本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正确把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 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仔细阅读教材,认真完成习题;主动获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学习方法。
4、 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在自学过程中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自己做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5、 本课程共5学分。因此应注意对考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地仅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善于启发、引导考生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以使考生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问题
1、 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试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3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20%,“综合应用”占20%。
3、 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一次为:   2:3:3:2。
4、 试题的主要题型主要有:多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综合题。
5、 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时间为150分钟;试题分量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试时只允许带笔、橡皮和直尺,答卷必须用钢笔,颜色规定为蓝色或是黑色,答题卡必须用2B铅笔填涂。

六、题型举例
1、多项选择题
(1)天然气进行分类可根据 [   ]
A.含硫量             B.汽油蒸汽含量         C.矿藏类型
D.油藏压力           E.油藏温度
(2)达西定律使用的条件 [   ]
A.线性流             B.压差恒定             C.岩石形状规则
D.只有一种流体       E.定温
2、填空题
(1)地层油开始脱气的最高压力_____________。
(2)孔隙迂回度________1。
3、名词解释
(1)地层油的饱和压力
(2)末端效应
4、简答题
(1)什么叫做表面活性剂?
(2)写出地层油两相体积系数的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个参数的名称。
5、综合题
试论述岩石有效孔隙率小于绝对渗透率。
黑龙江2012年自考石油工程(独本)“油层物理”考试自考本科大纲

上一篇:新疆2012年自考秘书专业(专科)课程名称及代码一览表 下一篇:2012年黑龙江自考石油工程(独本)“渗流力学”复习大纲

培训项目

今日焦点

返回顶部